孔子的贫富观
(2008-06-28 17:11:39)
标签:
思想观点社会杂谈杂谈 |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论语·里仁》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孔子关于贫富的言论很多,这里只举几例。仅此就可以看出孔子贫富观的主要内涵。
一、君子爱财。财富是个好东西,不仅老百姓喜爱,文官武将大臣、君子圣人皇帝……哪个不喜爱?孔子不反对富,相反,为了发财致富,就是拿个马鞭子给人家赶车他都肯干。都说他收弟子的学费是十条肉干,并自我表白只要有十条肉干表达了尊师之礼,就会认认真真地去培育每一个人。以我之见,就当时的生活水准十条肉干应属奢侈品了。
二、取之有道。然而,文官武将大臣也好、君子圣人皇帝也好,喜爱财富本没有什么不对,但是,要取之有道,追求财富必须以正当的手段和通行的规则进行。否则,就凭孔子的地位和名望搞点儿钱财是很轻松的事情,何必降低身份去给人家赶马车呢?圣人是不能走歪门邪道去发财致富的。
三、以仁义为道。富贵是人人都想得到的,“是人之所欲也”。取之有道的道,就是要秉持仁义的信条。如果不是依着仁义的道所得到的富贵,就不要留恋它;贫贱是人人都讨厌的东西,如果依着仁义的道却遭遇到贫穷,虽然是不应该的但不能离弃它。君子所以不肯轻易留恋这富贵和离弃这贫穷,因为是秉持仁义的信条,如果君子离开了仁义的信条那还能称作为君子吗?
四、君子固穷。孔子带领弟子到了陈国,粮食断了,学生都病了,不能起来了。子路含着怒气来见孔子并说,有德的君子也有这样穷困的吗?孔子知道子路是能够耐住贫穷的人,但是还不大清楚贫穷的意义,因此说到,有德的君子固然有穷困的时候,但像不安分的小人遇到了穷困,就会放荡去做非礼的事情了。“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然而,君子是否能够坚守贫穷?又为什么坚守?因为其中有苍凉而悲壮的原则和道义,小人是做不到的。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还侈谈什么志向、精神、理想?!
五、不义富贵如浮云。淡饭清水,枕臂而眠,在他人看来这是穷苦极了;在孔子看来人生的快乐就在其中;以不仁不义的手段得到的富足和尊贵,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飘渺无根。这不是贫困者的坚守,而是君子志士的仁义情怀和道德准则。不去计较他人的容纳,只求不断修炼自身的品性。
值得一提的是,孔子的弟子中端木赐算是个大款了。端木赐,大号叫子贡。孔子说:“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货殖,说白了就是办实业,经营工商业。亿通肊,肊同臆,推测判断的意思。就是说子贡善于经商和市场预测,而且屡屡准确,所以发大财。目前,一些商家还认子贡为祖师爷,有的商店挂一牌匾,上书“端木遗风”四字,即出自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