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格遗址与它背后的王朝

(2011-01-20 12:11:09)
标签:

探险

发现

古格遗址

历史

文化

分类: 大话江湖

古格遗址与它背后的王朝

古格遗址与它背后的王朝

 

    1912年,英国旅行家麦克沃斯·扬从印度沿象泉河溯水而上,到我国西藏阿里地区考察。当行进到扎达县附近时,麦克沃斯·扬不禁惊呆了——出现在他眼前的,是一座神秘、古老而空旷的古城。

 

    这座古城坐落在一座高约300米的土山上,规模极为宏大、气势恢宏,数百间房屋依山叠砌、层层相连,直至山顶,构成一座世上独一无二的王宫。王宫下面,是红殿、白殿等佛殿寺庙。佛殿下面,为居民区——大多为密密麻麻的窑洞,多达数百孔。

 

    偌大的遗址内,只生活着十余户居民,他们并不是遗址原住民的后裔。这座古城的建设者是谁?它属于哪个王国?又是因为什么原因被遗弃的?麦克沃斯·扬不是考古学家,无法给出答案。他只是猜测:“这或许是一个巨大的城市或者古堡的遗址……”

 

    麦克沃斯·扬发现的古城,就是著名的古格遗址。对这片遗址真正的科学考察始于1981年,组织者是西藏文管会和新疆文管会。他们的考古报告和照片刊登出来后,被正在西北大学攻读考古学的学生张建林看到,张建林从此对古格遗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年后,已经成为考古专家的张建林在条件成熟后,带队从拉萨出发,艰难地行进了两千多公里,来到阿里,对这片已经被遗弃了300多年的遗址进行了正式发掘。前前后后,张建林10进古格,进行考察。在张建林和考古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古格遗址的真实面貌被逐步揭开。

 

    古格遗址位于西藏自治区扎达县扎布让区境内托林镇西北的象泉河南岸,距县城19公里。遗址总面积约为72万平方米,调查登记房屋遗迹445间,窑洞879孔,碉堡58座,暗道4条,各类佛塔28座,洞葬1处;发现武器库1座,石锅库1座,大小粮仓11座,供佛洞窑4座,壁葬1处,木棺土葬1处。

 

    古格遗址布局科学,建筑技艺精湛。遗址内的雕塑多为金银佛教造像,其中被称为“古格银眼”的雕像代表其最高成就。此外,遗址内还有大量风格独特的壁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

  

    在实地发掘的同时,张建林和伙伴们查阅了大量资料,梳理出了古格遗址背后的王朝——古格王朝的大致历史脉络。

 

    公元9世纪中叶,统治西藏的吐蕃土朝到了最后时期,统治集团与僧侣集团的矛盾日益尖锐。统治者郎达玛一上台,就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灭佛运动。西藏人民长期信仰佛教,郎达玛的举动引起人们强烈不满,反对势力乘机起兵,吐蕃王朝灰飞烟灭。

 

    30多年后,郎达玛的孙子吉德尼玛为逃避追杀,带着三个大臣和100多人,投奔阿里,阿里地区的头人没有遗弃他,还将女儿嫁给了吉德尼玛。后来,吉德尼玛衮将阿里一分为三,分封给他的3个儿子,古格王朝即第三子德祖衮的封地。

 

    古格王朝汲取了土蕃王朝灭亡的教训,大力弘扬佛法,多次派人到克什米尔学经,翻译佛经,王朝历经700年不衰,一度成为西藏西部文明的中心。古代印度的许多重要佛教教义,就是从这里传入西藏腹地的。同时,这里又是古代西藏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经济贸易也相当发达。

 

    古格王朝的统治中心在扎达象泉河(藏语为朗钦藏布)流域,北抵日土,最北界可达今克什米尔境内的斯诺乌山,南界印度,西邻拉达克(今印占克什米尔),最东面其势力范围一度达到冈底斯山麓。古格遗址便是当时的都城,跟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前后有20余代国王,在这里对王朝实行统治。

 

    公元17世纪,古格王朝的末代统治者面临着与吐蕃王朝同样的窘境——他们与僧侣集团的矛盾激化。无奈,统治者在西方传教士的劝说下,引入西方宗教。僧侣集团头目、国王的弟弟于是率人围攻王宫。失利后,他们向西部邻族拉达克人求援,终于攻下王宫,古格王朝灭亡。考古学家在一个洞穴内找到了30多具残缺不全的尸体,由此可见当时的战斗有多么激烈。

 

    王国灭亡,古格人被迫抛弃都城,远走他乡。至于他们到了哪里,没有人知晓。只有这片古城,孤独地屹立高原300余年,静静地向我们叙说着,古格王朝曾经的辉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