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布衣布舍
布衣布舍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501
  • 关注人气:38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斯文·赫定与楼兰古国的发现

(2010-02-20 13:21:26)
标签:

楼兰

斯文

赫定

探索

发现

杂谈

分类: 大话江湖

  斯文·赫定与楼兰古国的发现

斯文·赫定与楼兰古国的发现

 文:布衣布舍  图片摘自网络

 

    楼兰是汉朝时期,我国西部有名的古国。唐朝大诗人王昌龄的诗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说的就是楼兰古国。

 

    据《史记》记载,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时,楼兰人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当时的楼兰受月氏国统治。公元前177年至公元前176年,匈奴打败了月氏,楼兰又被匈奴所管辖。西汉强盛后,楼兰转而依附西汉,改名鄯善。

 

    楼兰是一个城邦国家,只有居民14000多人,士兵3000人,人口虽少,但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西汉著名探险家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中西方交流的道路,楼兰成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商贾往来众多,经济繁荣,盛极一时。

 

    然而,这样一个古国,在公元4世纪后,突然消失了。1700年过去,悠悠岁月将历史湮没得面目全非。楼兰究竟是否存在?如果存在,遗址究竟在哪里?它消亡的原因又是什么?这些,都成了难解的历史之谜。   

斯文·赫定与楼兰古国的发现
1900年3月,荒凉的罗布泊迎来了一支探险队,他们的目的是寻找移动不定的湖泊——罗布泊,领队是瑞典著名探险家斯文·赫定。斯文·赫定从16岁开始投身探险事业,为了探险,他一生未婚。在瑞典,斯文·赫定深受敬仰与爱戴,与诺贝尔奖设立者、科学家诺贝尔齐名。

 

     3月27日,探险队发生了一件糟糕的事情——铁铲被遗忘在前一夜的宿营地。这可是性命攸关的事,没有了它,就没有办法挖水。无奈,斯文·赫定派向导——我国维吾尔族人艾尔迪克返回寻找。找到了铁铲,在返回途中,沙漠中刮起了狂风。狂风裹着艾尔迪克跑出很远。当风停止后,艾尔迪克吃惊地发现,眼前赫然出现一座古代城市:长长的城墙,高高的佛塔,成片的灰色的房屋,空旷的满是沙尘的街道……。

 

    返回探险队,艾尔迪克将发现神秘古城的事报告给了斯文·赫定。斯文·赫定敏锐地意识到,这处古城遗址非常重要。但是,由于探险队的水只够两天用的,他不得不下令返回。

 

    1901年,经过一年的精心准备,斯文·赫定和探险队在艾尔迪克的带领下,重新进入罗布泊。3月3日,他们找到了神秘古城。看到古城,斯文·赫定立即开始拍照和绘图。在随后的一周里,他和探险队在13个地点发掘出大量文物——钱币、丝织品、粮食、陶器、36张写有汉字的纸片、120片竹简和几支毛笔……

 

    回国后,斯文·赫定把文物交给德国的希姆莱鉴定。专家从文字中发现了楼兰字样,遂得出结论,这座古城就是《史记》和《汉书》中记载的、赫赫有名的古国楼兰,整个世界震惊了。许多国家的探险队随之而来,国际上兴起了一门新的学科“楼兰学”。楼兰古城的发现,给斯文·赫定带来了巨大的荣誉。

 

    楼兰古城的确切地理位置在东经89度55分22秒,北纬40度29分55秒。占地面积为10万8千多平方米。城东、城西残留的城墙,高约4米,宽约8米,用黄土夯筑。居民区院墙,是将芦苇扎成束或把柳条编织起来,抹上的粘土。全是木造房屋,胡杨木的柱子。城中心有唯一的土建筑,墙厚1.1米,残高2米,坐北朝南,似为古楼兰统治者的住所。城东的土丘原是居民们拜佛的佛塔。

 

    楼兰古城发现后,人们在罗布泊又发现了一系列与楼兰有关的历史遗址:海头古城、瓦石峡古城、米兰遗址和小河墓地等。同时,还发现有保存完好的楼兰女尸。女尸大约生于1800年前,具有明显的欧罗巴人种的特征。有专家认为,楼兰人使用中亚佉卢文作为官方文字,本族语言则是一种印欧系的语言——‘吐火罗语’。楼兰人是“漂泊东方的印欧人古部落”。

 

    考古学家在楼兰找到的、最晚有年代的汉文木简是公元330年的。木简提到的最后一位楼兰国国王名字叫做伐色摩那,在位的时间约是公元321~334年。楼兰文明大约就是在这个时候失落的。公元7世纪,唐朝高僧玄奘西天取经之后东归,路过楼兰,这里已是“城廓岿然,人烟断绝”,“国久空旷,城皆荒芜。”这是史料中关于楼兰的最后记载。

 

    至于楼兰失落的原因,有很多说法。有人说楼兰毁于战争,有人说毁于瘟疫,也有人说毁于一种叫蝼蛄的昆虫大规模入侵。多数人倾向于缺水说。主要是塔里木河改道,罗布泊移到别处,楼兰没有了水源。为此,楼兰曾多次开渠引水。但这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终,楼兰人不得不弃城出走。黄沙终于将楼兰古城一点点湮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