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布衣布舍
布衣布舍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036
  • 关注人气:38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使的眼睛

(2009-05-05 07:43:59)
标签:

天使

非典

汶川强震

抗震救灾

医生

志愿者

休闲

分类: 生活走笔

天使的眼睛

文:布衣布舍 《河北青年报》2009.5.7


上周在房山培训,认识了一个女孩。女孩个子高高的,一双眼睛黑黑大大,极为灵动。女孩是典型的80后,很外向,爱说爱笑爱唱,在KTV里,是超级麦霸。然而,就是这个女孩,在培训临结束时讲的一个故事,感动了我们所有人。

天使的眼睛故事发生在2003年5月,非典病毒肆虐的时候。女孩正在读研,心理学系。当时天津的疫情相当严重,学校已很少上课,女孩每天除了看书,便是戴着口罩,在校园里锻炼身体。就在这时,女孩看到一个通知:非典防治定点医院征招学心理学的大学生,为住院的非典患者提供心理援助。女孩想了想,报了名,走进了非典防治定点医院。

女孩的任务很明确,就是每天穿着厚厚的防护服,陪病人聊天,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疫情很严峻,说不担心是不可能的,但女孩成功战胜了恐惧,兢兢业业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在医院期间,女孩没认识几个医护人员。大家都穿着防护服,戴着护目镜,由于形势严峻,加上过度劳累,医护人员的话都不多,女孩与医护人员交流,更多的是靠护目镜后一双眼睛。女孩那时才真切体会到,原来眼睛真的可以说话,许多事情,不用说话,彼此一个眼神,就可以会意。

那天,女孩和往常一样,在病房里,为一名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这时,她听到隔壁病房的护士叫了一声:病人不行了!医生们迅速向那个病房跑,女孩也跑到了病房,那个病人她很熟,她曾多次为他进行心理疏导。

病人情况非常危急,医生决定上呼吸机。就在喉管切开的瞬间,血液和堵在喉管里的污物向四周急速喷贱。女孩站得虽不很靠前,但还是很难避开。就在这时,旁边一位医生伸出手,迅速将女孩拉到自己身后。鲜血和污物溅了那位医生一身,防护服、护目镜上都是,女孩却因为被他挡住,一点没有溅到。

女孩完成任务,就要离开医院了。在即将登车离开时,女孩问出了那个问题:那个医生怎样了?这个问题,她一直憋在心里,想问,不敢问,在医院这么长时间,她非常清楚喷溅物的传染性有多强。旁边的医生摇了摇头,叹口气说:牺牲了,就在昨天,太累了,身体根本没抵抗力了。

女孩哭了一路。她知道,如果不是那医生将自己拉在身后,也许牺牲的名单里,还会有自己。再后来,非典疫情结束了,女孩多次到医院,了解那名医生的故事,那医生的形象逐渐丰满起来。然而,女孩印象最深的,还是护目镜后,那一双温暖的眼睛。女孩说,那是属于天使的眼睛。

毕业后,女孩到北京工作,做了记者,跑经济新闻。女孩始终将目光聚焦在基层民众身上,更多地关注弱势群体。我希望用自己的笔,反映基层的真实情况,为改善普通民众特别是弱势群体的生活做点事情,女孩说,这样做,我会觉得对得起良心,对得起那双眼睛。

5·12汶川强震发生时,女孩腿摔伤了,无法去一线报道,但她对自己说,必须做些什么。女孩喜欢旅行,有一帮驴友。能够定期进行户外旅行,多数都有一定经济实力。女孩给驴友们逐个打电话,最后,和驴友们一起,为灾区捐了三千顶帐篷。

在帐篷里,女孩附了一封信,鼓励灾区同胞战胜困难,好好活着。没想到,帐篷捐出去一个月左右,女孩还真的收到了来自灾区的一条短信。女孩说:我一直将短信保存着。说着,女孩从手机里将短信翻出来,给我们念了一遍。短信很短,只有一句话:帐篷住着很温暖,谢谢你!

念这句话时,女孩的大眼睛弯弯的,满是欣慰与笑意。我想,天使的眼睛,或许就是这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