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老师成为“编外”家长

(2009-04-01 08:07:48)
标签:

家庭教育

孩子

学生

老师

家长

教育

让老师成为“编外”家长

 《中华家教》精华本

 

    说起家长与老师配合,许多人想到的是家长协助老师搞好教学,老师请家长帮助解决孩子在学校发生的问题与纠纷。而寻求老师帮助,共同搞好家庭教育,往往会被忽略。其实,这同样是一种非常好的家庭教育模式。

 

    巧假师“威”

 

    有句成语叫“狐假虎威”,李芹没有借过虎威,前段时间却借了一次师“威”。

    李芹有块“心病”--孩子挑食挑得厉害。儿子小宇一点青菜不吃,肉里有片葱花都会挑出来。没办法,李芹只好给小宇包饺子,饺子馅总要有菜。开始,这办法很管用,可吃得多了,小宇再见到饺子就皱眉头。
长期挑食必然导致营养不均衡,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李芹非常担心。可她软硬兼施,办法试过无数,小宇,这挑食的毛病就是改不掉。

    一次与小宇的班主任聊天,李芹说了自己的苦恼。老师说:“您给孩子画一张评价表,哪天不挑食画一个‘√’,哪天挑食画一个‘×’。凡是连得10个‘√’,由您签上字,让他拿到学校来,我给他换成学校的一面红旗。”李芹半信半疑:“能管用吗?”老师说:“能行。”

    没想到,这法子真灵,当小宇听说连吃十天菜,就可以换一面红旗时,非常高兴,吃饭时主动夹菜吃。连吃十天菜后,李芹在表格上签了字,让小宇交给老师,老师表扬了小宇,并给他一面小红旗。小宇开心极了,回家继续吃菜,希望得到更多红旗。就这样,不到一学期,小宇便改掉了挑食的坏习惯。

    调查表明,相当一部分低年级的孩子的理想是当老师,老师在他们心中具有崇高的地位,无与伦比的威信。这种威信有时甚至超过家长。对同班几十个孩子而言,老师是他们学习、生活情况最权威的裁判。

    孩子的想法比较简单,他们在一段时间里认真学习,努力表现,为的往往就是老师的一句表扬、一个小红花、一面小红旗。得到这些,就意味着进入优秀同学行列。这就是为什么小宇不听妈妈劝告,却极为珍视老师的小红旗的缘故。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如果家长的努力效果不好,那么,不妨借助一下老师的威信。

 

    善用师“资”

 

    王东的女儿彤彤生来内向,胆子极小。从小吃东西,总要用舌头先舔一下再吃,每接触一件新玩具,都要家长先触摸,自己才敢玩。家里来客人,总是躲在屋里,不敢在公众面前讲话。

    这样的性格对于女儿将来走向社会是非常不利的。王东做过咨询,专家建议多带孩子接触事物,接触人,多参加集体活动。接触事物好办,多带孩子游玩参观就行。多接触人、多参加集体活动就难办了。王东经常请小朋友来家里玩,可请来请去也只是几个比较熟悉的小伙伴,对弥补彤彤的性格缺陷作用不大。

    王东于是向彤彤的班主任求助。班主任非常重视,把情况向各科任老师作了说明,请他们在课堂上多向彤彤提问,多给她一些锻炼机会。老师们很有经验,开始提的问题都非常简单,彤彤站起来,虽然紧张,大多仍然能回答上来。渐渐地,彤彤的胆子大了些,老师们也增加了提问的难度。

    一次又一次成功回答问题,彤彤逐渐找到了自信。她的胆子变大了,人也变得开朗活泼起来,再不害怕与人接触。第二学期结束时,彤彤还代表班里,在全校大会上作了发言。

    王东并不具备弥补彤彤性格缺陷所必须的条件--集体环境,但他成功赢得了老师的帮助,老师们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不断鼓励彤彤在班里发言,逐步帮助她克服胆怯,培养了自信。

    这里的班级集体环境,就是老师独有的一种资源。除此之外,老师手中还有一些家长不具备的资源,如良好的学习氛围、熟悉各种课程并且教学经验丰富的同事以及各种书籍、教学设备,等等。合理的家庭教育方法配合适当的教育资源,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常借师“智”

 

    小浩读四年级时,于浩犯愁了。

    谁都希望孩子成绩好些,能考上个重点大学,于浩两口子文化不高,找工作吃了不少亏,对孩子有着更为殷切的期盼。要想提高成绩,必须对孩子进行适当的辅导。于浩两口子都只初中毕业,小浩读一二年级,两口子还能辅导。上了四年级,辅导起来就有心无力了。语文、数学还能看懂些,英语则根本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夫妻俩非常苦恼。

    于浩给班主任老师打电话,寻求帮助。老师想了想,说有两种办法:“一是请家教,现在请家庭教师每小时一两百元,花费会多些。”于浩说:“我俩都是出租车司机,请几次家教没问题,可要请几年,怎么请得起呢?”

    老师说:“第二种办法是你们和小浩一起学习。他学什么你学什么。这样做的好处是你学会了,可以随时辅导孩子。更重要的,你坚持学习,要强上进,这对于小浩本身就是一种身教,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比单纯的辅导还有用。”

    于浩按照老师说的,每天下班回来,和儿子一起学习,遇到困难,便请教老师。这样坚持两年,效果非常好,小浩以优异成绩考入某重点中学,而于浩自己也学会了简单的英语对话。北京奥运会期间,他拉了多名外国游客,能用英语对话,给他带来了不少生意。

    家长大多不是专门的教育工作者,对孩子进行家教多为“业余”客串,而教育是老师的职业,他们接触孩子多,接触的教育案例多,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方面更专业,也更有心得。作为家长,我们要向于浩学习,遇到问题,多向老师请教,借助老师的智慧,把家庭教育做得更好。

 

    多与师“谈”

 

    寻求老师的配合与帮助,重要的是多与老师交流沟通。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将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讲给老师,获得帮助;也才能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采取的家教措施针对性才能更强更有效。
学校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是家长与老师交流沟通的最佳机会。在会上,可以了解到许多平时不知道的信息,这些信息是搞好家庭教育的重要基础。同时,与老师面对面交流,也有利于增进彼此间的感情,更好地获得支持与帮助。所以,家长们千万不要将家长会当成负担,有条件,一定要参加。

    除了家长会,与老师沟通的方式还有很多。平时每天接送孩子,可以趁机与老师聊聊。现在通讯发达,许多老师都留有电话或网络联系方式,家长也可以通过电话或网络与老师交流,以达到了解孩子、沟通情况、获得帮助的目的。

    许多家长会问,老师那么忙,会愿意帮助自己吗?答案是肯定的。大多数班主任都希望家长主动与自己沟通,愿意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家长,帮助孩子。老师和家长的目的是相同的,都希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同时,经常与家长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家里的情况,对于老师搞好教学也有帮助。

    当然,老师的精力是有限的,尤其是班主任老师,一个人管着几十名学生,还要讲课、批改作业,每天都在满负荷工作。搞家庭教育还是要以家长为主,寻求老师的帮助要有度,不能过分依赖老师。老师和家长都充分为对方着想,配合才会更密切,家庭教育也才能搞得更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夫妻小动作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