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两地书”时代

(2008-02-15 07:12:28)
标签:

两地书

杂谈

分类: 生活走笔
 
两地书时代

    曾有一首很动人的歌曲,名字叫《两地书,母子情》,讲述战士与母亲通过书信诉说思念的感人故事,我一直非常喜欢,不仅仅因为我在部队工作过。对于多数离开父母在外生活、工作进而成家的人来说,两地书都曾经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写的信不少,从91年上大学算起,足足有上百封。前年回家,母亲从柜子里拿出一捆东西,我仔细一看,竟全是我写的家信,有一尺多厚。我写信勤,是因为知道母亲心脏不好,信晚到一两天,她都会担心得睡不着觉,血压就会升高。重新翻阅信件,发现信的篇幅以半页纸居多,那时,我还没有做父亲,于父母对子女的牵挂还没有切身体会,也就是告诉他们我没事,别惦记啊,然后就匆匆扔到信箱,跑去踢球、吃饭去了。没想到,母亲竟将信全部精心保存着,而且一存就是十四五年。

    再后来,家里装上长途电话,书信基本不用了。每隔几天,我们总要给家里报个平安。偶尔有两周没打电话,母亲就会打过来,说怎么这么长时间没打电话,有啥事了吗?打电话时,我往往会多让女儿和父母说话,女儿嘴甜,虽然经常是很不情愿地被我按到电话旁,但依然会甜甜地说,奶奶我想你了,这时,母亲就会笑得合不拢嘴,说奶奶也想你,宝贝儿有时间回东北,奶奶给你买好吃的。

    纸质媒介没有完全退出市场。我们经常每隔一段时间,便给家里寄些生活费。开始,家人要到几十里外的乡邮局去取。后来,邮局推出一项服务,将汇款送到家里,每汇一百元钱,收取一元钱手续费。这样,汇款单就不用了,母亲便将汇款单用针线钉在一起。今年十一放假回家,母亲突然说,这几年我和你爹干不动活,多亏你们给家里寄钱,你想不想知道总计给家里寄了多少钱,汇款单我都留着呢。我摇摇头,没有看,因为我知道,这几年每年还房贷,我们给老人寄的钱并不是很多。

    2007
年,老家装上了互联网。我教父母用QQ视频聊天,父母非常高兴,说这东西好,不但能听声,还能看到人。现在,每隔一两周,我便要和父母在网上聊一次。经常是这个聊几分钟,那边便叫,换人,我和谁谁聊一会儿。不过,每次都是女儿聊的时间多些,往往是我们才聊几句,母亲便说,乖孙女呢,过来让奶奶看看胖了还是瘦了,看到后便说,又长高了,咋就不见胖呢,让你爸你妈多给你做点好吃的啊。

    这个年三十,我又与父母视频聊天。母亲说,年货备齐了吗,可惜,今年你吃不到冻梨。我说冻梨是没有,别的啥都不缺。母亲说,缺是不缺,可都不是妈给你们弄的呀,说着说着眼圈就红了。我忙岔过话题,说晚上过了十二点咱们再上线,我们给二老拜年。母亲说,别等十二点,今天你把电脑一直开着,这样我随时可以看到你们在干什么。父亲在旁边说对对,咱也像电视台那样来个过年现场直播,叫什么来着,几十小时播不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