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四国游感受之一 --- 那里没有蚊子
(2017-09-19 16:12:30)
标签:
365 |
分类: 个人观点 |
最近有幸与家人去欧洲做了一次旅游。时间虽只有十几天,但也跨越了意大利、德国、法国、瑞士四国,还途经了梵蒂冈和奥地利。这几个国家虽然主要是处在欧洲的中南部,但那里的人文环境和社会的现代化程度基本上可以代表了欧洲的基本状况。与国内相比,当然我们还有很大差距。然而,差距正在缩小,我们也在进步。这些,有很多去过那里的朋友已经作了精彩的描述,笔者不再赘叙。
在这十几天虽然匆忙却也精彩的旅游中,几件小事引起了自己的一些感触。其中感触最深的就是,那里极少见到蚊子。
由于笔者最怕蚊子的叮咬,一旦叮咬了,身上就会鼓起很大的包,奇痒无比。有一只蚊子叫,晚上的觉也就睡不成了。因此,根据旅行社的建议,临去欧洲前,便准备了电蚊香和预防蚊虫叮咬的喷雾剂。第一天在意大利佛罗伦萨附近入住宾馆后,看到那里的窗户都没有防蚊纱窗,心里还咯噔一下,早早地点上了电蚊香。同行的朋友说忘记带电蚊香了,自己还暗自庆幸了一番。结果,哪有什么蚊子。不仅意大利,在奥地利、德国、法国和瑞士,凡住过的宾馆,哪怕是在瑞士卢恩湖边入住的酒店,也没听到一只蚊子得嗡嗡声,更没“享受”到欧洲洋蚊子的叮咬(好像在意大利有个别朋友说见到了蚊子,但自己没感觉到)。这不能不在我心里立马打了一个问号,为什么人家这里就能没有蚊子?由于时间的原因,更因为语言的障碍,笔者无法得到答案。但这不能不引起人们很多的思考!在一个没有蚊虫叮咬的大环境里,人们会减少多少痛苦,会感到多么惬意;没有蚊子的叮咬,又会减少多少疾病的传播,为社会节约多少资源!
这在我们这里很难做到吗?记得小时候,那还是文革以前,家住在济南大明湖边,这里属于济南市历下区。一到春末夏初,这里的蚊子就开始肆虐了。夜晚在外面乘凉,大人们总要拿着一个大蒲扇,一边扇着风,一边还要驱赶蚊子。孩子们在院子里玩的高兴不管不顾,可回到家里,身上总要被咬的到处都是红疙瘩。晚上睡觉,没有蚊帐,你是甭想睡好的。文革开始后,我们家搬到了市中区人民公园附近。可到了这里,夏天就不用蚊帐了,也很少感觉到蚊子的叮咬。我开始还很纳闷,后来才注意到,这个区每年春天就开始组织街道办事处一边往树上打药,一边还要把一种点燃了放在水里还能燃烧冒烟的药物,丢到马路边的下水道里以及蚊子能够产卵的区域。灭蚊效果很显著,极大地减少了市民整个夏秋季遭受蚊虫叮咬的环境问题。这是为老百姓做的一件大好事。
这已经是半个世纪以前的事情了,不知道现在我们的城市管理者有没有注意和思考过这样的事情。现在的物质条件比50年前可以说是天上地下了,要想和欧洲那样,解决大家都身受其害的蚊虫叮咬问题,应该比文革时期更有条件了。可50年以后的今天,我们这里的蚊子好像更厉害了!环境保护,不仅应该重视治理大气和水污染的问题,也应该重视对自然环境中的害虫和对疾病传播的治理。对后者的治理,可能更能让老百姓直接感受到治与不治的变化,就像我们从国内到欧洲,一下就能感觉到有蚊虫叮咬和没有蚊虫叮咬差别来。
老百姓是否遭受蚊虫之害,好像不算是一件多么大的事,但也能比较出一个国家的文明与发达程度,能否做好这一点,似乎也应该是国内城市管理者的一份责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