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明孝陵 — 世事难料

标签:
明孝陵朱棣朱元璋碑四方城旅游 |
分类: [无涯.行] |
十根长柱
十代王朝
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
这是南京的骄傲也是叹惜
十代朝秦暮楚的帝国
十代来来去去的帝王
如今以柱标示
悲亦喜亦赞亦惜亦
两个国家首领墓地建于一地
几百年时间
几里地距离
俩友累了座在下面的咖啡厅休息
我只身走进陵区参观
时间太短
一路上小跑一般
脚步再快也没有时间转瞬万变快
几百年弹指间
世事亦翻天复地转变
明末清初遗物
它是凳?是鼓?
赋有韵律节奏的排列
谁能敲动它的音韵
无声之音
有音?无音?
明代佛像底座
座形圆满
如中天之日
周边钢架留出一弯月形
日月同体
又暗合“明”字
喻意明文化传承
明孝陵外围城郭正门
也是进入明孝陵的第一道大门
门向南
有券门三洞
门下面为石造须弥座
束腰部雕花
门顶为单檐歇山顶
覆黄色琉璃瓦
可惜已毁
建于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
建筑平面作四方形
楼顶已毁
俗称四方城
内置朱元璋第四子明成主朱棣为其父所立:
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
碑文为朱棣所撰
记述了朱元璋一生事迹
岁月的痕迹满满一墙
凹陷、残破
杂草、荒芜
碑文字迹不清
阳光照着它载满的功迹
阳光陈述的历史
谁料今天?
强眼的一身白色西装
左上一束旧时阳光
明与暗
新与旧
新生的家庭
衰败的帝王
明孝陵最特别的建筑
第一段石象路神道
长615米
沿途依次:狮、獬、豸、骆驼、象、麒麟、马六种神兽
这些雕像以整块巨石采用圆雕技法刻成
线条流畅圆润、气魄宏大、风格粗犷
既标识着帝王的崇高、圣洁、华美
也有着保卫、辟邪、礼仪的象征
凶猛又灵活
佛教里是护法灵兽
陵前石狮
象征帝王无上威严和势力的强大
能登上帝王之道
这又是明孝陵首创
用骆驼来炫耀国力强盛
象征着西域的安宁
央求着过路游客给拍张照片吧
这是皇帝行走的大道啊
融合虎、狮、龙和牛于一体
为帝王仁德才出现的祥瑞之物
也是只有帝陵才能放置的卸用品
神道第二段
长250米
依次排列一对望柱、两对武将、两对文臣
望柱顶置圆形寇,柱身满雕云龙纹
改变了唐宋以来神道望柱顶部莲花风格
文臣、武将威严端庄
是陵墓的仪卫者、守护者
阳光下万物融合
生机昂然
皇陵的气派
这才走到皇陵的核心——明孝陵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
因皇后谥“孝慈”,故名孝陵
姹紫嫣红鲜花铺满金水桥
红墙黄瓦
寝陵的大门威严置立
帝陵第一门
建于清康熙年间
1699年康熙三次南巡揭陵见墙垣多顷塌下旨
“交江苏巡抚宋荦、织造成郎中曹寅会同修理”
并卸书“沼隆唐宋”四字交与唐寅(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祖父)勒石制碑
以垂永久
碑两侧是乾隆题书卸碑
两江洋务总局道台和江宁府知府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竖立
用德、日、意、英、法、俄六种文字镌刻的保护明孝陵的告示
其意为:
鉴于明孝陵内卸碑及古迹历年破坏情况严重
端方总督下令竖立围栏对其进行保护
享殿
明孝陵主要建筑之一
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建成
用于供奉朱元璋及其皇后、嫔妃牌位
拥有三层石造须弥座台基、面阔九间、进深九间的巨大木结构殿宇
清咸丰三年毁于战火
同治年间重修
现仍留56个石柱础


强烈的阳光下
龙头翘首
身披青苔、伤口
旧痕并裂处更张显突出
千百年同样的阳光普照
通往陵寝主墓灵魂所居之地
俗称阴阳门
此门隔开阳间与阴间
将陵区分为前后两区
即明孝陵首建前朝后寝之格局
建造于方城顶部
明顶重檐九脊
南开三孔拱门
东、西、北三面各开一孔拱门
方夸漫地
清咸丰年间
楼顶毁于兵火
2008年重修
阳光斑驳
苍老同处
回头黑暗中向行人剪影
似塑像般姿态各一
如穿行了长长的阴间通道
出门处便是明太祖朱元璋之葬身之处
很简单几个字标明一切
墓山苍松翠柏
前不久才送走一位老人
想人生不过如此
人走了
灯灭了
纵是墓园宏伟金殿
又能如何呢
逝即去
去即无
想朱元璋从乞丐到帝王
人生变数难以预料
多少年以前
我何曾想过今天
多少年以后
我还能想到现在吗
焚烧祭祀所用的神帛和祝版
走近道无意中走到了孙权之墓
与朱元璋相比
孙权仅遗一小块葬身之地
草地上平淡无奇
淡淡的
忙忙中两个朋友已在电话中催促
注目一翻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