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山龙泉寺位于太原市晋阳古城遗址西2公里的风峪沟太山之上,山脚下有五代后唐名将李存孝的墓葬。“太山”之名始见于《宋书》,相传五代时刘知远招兵买马,有太山勇士石敢当袖当袖20公斤的大铁锥应征,人莫能敌,闻名于晋阳。这里的山势突兀峥嵘,古柏苍翠欲滴,将龙泉寺裹藏在中间。
http://s6/middle/49e8324dtbf81bd4d9f35&690
据旧方志所载,龙泉寺原为道教昊天祠,始建于710年(唐景云元年),毁于金元战火,1391年(明洪武二十四年)重建时改为佛寺,并将附近的观音、童子等5寺并入。据说当时天旱无雨,地方官员和众百姓齐至太山拜佛祈雨,发现了汨汨而流的泉水,以为是虔诚求雨有应,龙王赐泉,于是给寺院冠以“龙泉”之雅名,并在泉水之上修建了龙王庙。自此,太山因有龙泉水而名声大振,远近朝山拜佛之人络绎不绝,龙泉寺里晨钟暮鼓,香火旺盛。
第一绝:金棺舍利
http://s1/middle/49e8324dtbf81c1cad790&6902008年5月8日,是文殊菩萨的圣诞日。也就是在这天,太山龙泉寺发现了一个令考古界啧啧称奇的六角地宫,地宫内瘗埋着五重棺椁密存的舍利子。根据地宫规格,佛塔应该有10米高,考古挖掘后,并没有发现佛塔的其他残存部分。石椁为沙石质,长方形,长约58厘米,宽约46厘米,高约28厘米,遍刻供养人姓名。木椁四周镶嵌佛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及铺首衔环等鎏金铜饰。鎏金铜棺长约21厘米,宽约10.5厘米,高约13厘米,坐在雕琢精美鎏金铜质须弥座上,四周与木椁同样镶嵌佛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及铺首衔环等饰品,棺首饰门两侧立有两尊菩萨。银棺长约13厘米,宽约6厘米,高约7厘米,镶嵌着很多宝石。银棺内安放着素面金棺,用一条红色绸带系捆,打有蝴蝶结,非常精美。脱落下来的铜片装饰与敦煌321窟的乘龙仙人图案相似,这样的图案在考古发掘中很鲜见。陕西临潼庆山寺塔基地宫,建造于唐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所瘗埋的金棺银椁非常华美,银椁椁前档刻出门形,门扉上贴有两身鎏金菩萨,这个图案在龙泉寺出土的镏金铜椁上也有体现,铜椁上有门,门侧有跪着的菩萨。这些都是龙泉寺金棺的特别之处。
http://s13/middle/49e8324dtbf81c5ed49bc&690
龙泉寺东数十步有龙泉洞,洞上建有龙王庙,清洌甘甜的泉水自洞中流出,此即传说中人们发现的泉眼,每逢天旱,人们便在此处祈祷龙王普降甘霖。
第三绝:唐碑遗存
龙泉寺寺门口,两棵唐槐冠盖如巨伞,槐下有碑。据记载为公元771年所立唐碑,碑地上部分为3.8米,地下部分为2.2米。地上碑文不清,只能辨出一个“日”字。地下部分曾挖掘,碑下有赑屃。因碑文被唐槐根须缠绕,文管所担心损坏唐槐根系,没有整理碑文,又行回填。据考古专家称,它是我国目前发现的第三大石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