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1239953823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牛顿力学也可推导出相对论公式
(2006-07-09 13:24:10)
分类:
相对论,可休矣
相对论的“招牌”公式
(1)
被认为是区别相对论与牛顿力学的标志。有谁知道,这个公式即使甩开相对性原理,也可从牛顿力学推导出来?
也许读此文的朋友中有爱打赌的,我愿与他或她赌上一把:1元钱,输了付现金人民币,而且不许哭。
以下的推导只需要最简单的微积分知识。
在(1)式中,m为粒子的质量,v为粒子运动的速度,m0为粒子在静止时的质量,c为光速。(1)式表明,当一个粒子的速度增加时,我们会观察到它的质量也随之增加,这种现象我们可称为“质速现象”。这种现象已为实验证实。
假设,(1)式中的这个粒子由于某种原因,在一个平面内以一个有限的半径r作匀速圆周运动,它的速度仍然是v,显然,我们观察到它的质量仍然是m。如果它的运动半径r越来越小,小到我们无法分辨它是否在作圆周运动时,我们观察到的就是一个“静止”的粒子,由于无法区分它的动质量和静止质量,我们就会把它的全部质量m都当成它的静止质量。瞧,粒子的动质量就这样变成了静止质量。“双光子现象”不正是和这种情形很相似吗?(所谓双光子现象,就是一个动质量大约等于两个电子静止质量的γ光子,在撞击到重核时,有时会生成一正一负两个电子)
刚才的分析表明,运动着的粒子,当它的运动被限制在很小的范围内时,它的动质量在外界看来就成为了它的静止质量。或者我们干脆可以这样说,静止质量就是由动质量转化而来。这个分析虽然只是涉及静止质量是如何形成的问题,但它还是给了我们很好的提示:物体的动质量也可能是由物体的周期运动而形成的。
当我们用一个力F(F的值不是常数)推动一个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粒子m,使它的速度由开始时较小的v0变为较大的v时,不但使它的速度增加因而增加了动能,也使它的质量变得比开始时更大。设m的质量增量为Δm=m-m0,按照质量能量守恒规律,这个质量增量Δm只能是来自力F对m作的功ΔE,并且,F对m作的功越多,粒子m所增加的质量Δm就越多。于是我们可写出
(2)
U为一个待定常数。请注意,(2)式是根据我们的质量能量守恒的信念写出的。并且(2)中并没有先验的“物体的速度增加质量也随之增加”的含义,只是表明,“如果质量有所增加,则它就应吸纳了相应的功或能”。
不用说,(2)式中的Δm就是动质量,按照前面的推测,这个动质量可能是由粒子m的周期运动形成的。那么,一个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粒子可能会有怎样的周期运动呢?只有一种可能:粒子m 虽然宏观上看起来是在作匀速直线运动,其实是在作螺旋运动,只是螺旋的半径非常小,不易察觉而已。
就是说,粒子m的运动是两个运动的组合:一个速度为v的直线运动,和一个与v垂直的、以v为轴心的、半径为r、线速度也为v的圆周运动(图1、图2)。既然粒子m的运动是两个运动的组合,这种运动就应符合一定的规律,什么规律呢?经验告诉我们,在空中飞行的物体,如果它的运动轨迹确实是螺旋线(因受空气的作用)的话,一般它的质量m越大、速度越快,它的运动就越稳定,也就是说它的螺旋半径就应越小。基于这种看法,我们可以假设粒子m的圆周运动满足
(3)
上式中的a为待定常数。(本博克以后相关的文章会证明:a为约化为普朗克常数。)
请注意,“粒子作螺旋运动”是一个假设,(3)式是这个假设的数学形式。
图1
粒子的螺旋线运动
图2
粒子的圆周运动
随着粒子的进速度由v增加到v+Δv,粒子的圆周运动半径将由r减少到r-|Δr|。
由于粒子的圆周运动具有离心力,外力F在使粒子m加速的过程中要克服这个离心力对粒子作功ΔN,有
(4)
上式中,F为粒子的速度增加之前的离心力;Δr前的负号表示Δr的变化方向与ΔN相反,Δr应取负值。
显然,(4)式中的ΔN也就是(2)式中的ΔE,有
(5)
另一方面,随着粒子的速度由v增加到v+Δv时,粒子受到的离心力为
(6)
综合(2)、(4)、(5)(6)式,得
(7)
把上式中的高阶微量去掉,得
(8)
即
(9)
当Δr→0时,(9)式变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