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打捞自杞国——读杨永明先生《揭秘滇东古王国》

(2018-04-25 12:51:47)
标签:

读书

刘广雄

文化

自杞国

杨永明

分类: 读书

在云南,杨永明先生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老作家、老学者。

    杨永明先生出身农民,亦长期在乡村工作、生活,然而他的本职工作是教师,退休前做过小学校长、中学校长,有人称他为“农民作家”,我是反对的。我在鲁院有位同学,早年打过工,便被称为“打工作家”,余秀华因为身有残疾,就被叫做“脑瘫诗人”……这些“标签”都是害人的。


http://s7/mw690/001lUxotzy7jXSrYdJYa6&690
杨永明先生。


4月,在泸西见到杨永明先生,他远远地叫我“广雄”,很是亲切。1999年,杨永明先生的大作《绿林中将——张冲》与我的某部作品同获云南省第二届军事文学奖。那时他正当壮年,而我未及而立,不用掐指,20年光阴倏忽已逝。

此前,我对杨永明先生穷毕生之力,发掘、研究、推广泸西历史上的“一国一将”有所耳闻,也知道杨永明先生举全家之力,八方借贷,在泸西县金马镇租下一块地,搭起一个篷,建设起“一国一将”博物馆。

    “一将”,指大名鼎鼎的彝家将张冲。在《绿林中将——张冲》的基础上,杨永明先生增删史料、数易其稿,写成60万字的长篇历史小说《张冲演义》,2015年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有兴趣的朋友可到“孔夫子旧书网”去搜购。


http://s11/mw690/001lUxotzy7jXSw8l4Kba&690

我更感兴趣的是“一国”,即传说中以彝族同胞为主体,在宋元之际雄据滇东的“自杞国”。

关于自杞国,在云南的“官方”历史中亦有记载,比如马曜先生主编的《云南简史》:


宋代……在滇东南地区(今曲靖地区南部、红河州东北部)的号称“自杞国”。自杞即子君,居住在今昆明市郊区的彝族支系仍保留这一称谓,他们是当时的自杞人散在昆明地区的部分。(P12)

 

宋代……少数部族首领也相继进行割据,三十七部中的……“些么徒”部(今曲靖地区南部和玉溪地区东部)号称“自杞国”……(P69)

 

“自杞”是彝族一个支系的名称,也是这个支系大头领的名字。“子君”与“自杞”皆为彝语音译,实为同样的音节。今天的子君村位于昆明市官渡区,新农村建设的样板,开发了许多廉租房和商品房,从外表看,已全无彝族文化特色。


今日子君村

杨永明先生告诉我,他对自杞国的研究,始于1987年。那一年,“云南第一洞”阿庐古洞正式开放,泸西老诗人陈天一做“阿庐古洞”长联,其中关于泸西旧称,有“呼漏江、呼阿庐、呼自杞、呼广西”之句,“漏江、阿庐、广西”均有历史记载,唯独“自杞”,就连陈天一老先生也说不明白,含糊地向杨永明解释:“说是部落战争时期,部落首领相继进行割据,在泸西曾经建立过这样一个国家。”

就在脚下这片土地上,曾经有过一个沉没于历史深渊之中的古老王国?奇怪的是,杨永明遍查史书,却找不到与自杞国有关的任何蛛丝马迹。那些年,他稍有闲暇,便自费去到昆明,徜徉于省图书馆、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的故纸堆中。

“费尽移山心力,终于从宋人的笔记中查到了自杞国的影子,特别是宋人王应麟的《玉海. 律历门. 历代年号类》中,记载有一个属于自杞国的年号……王老先生真是在黑暗中给我点亮了一根蜡烛啊……”

30年后,陈永明先生对我说这番话时,眼中依然有泪光闪动。http://s7/mw690/001lUxotzy7jXSIxArk66&690


30年熬更守夜编史书,30年田野考察寻实物,杨永明先生向我们勾勒了一幅自杞国的壮丽画卷:

公元1080年,师宗、弥勒等部总首领自杞(子君)联合“滇东乌蛮三十七部”,以今天的泸西县为根据地,以今天的泸西县金马镇爵册村为都城,建立了自杞国。

自杞国传国180年。

自杞国建立了部落联盟议会制的政治制度;确立了“贸易立国,贩马兴邦”的经济战略;在南宋与金、蒙古连年交战的背景下,建立了由云南昆明至广西南宁的“南昆战马丝绸之路”,将大理国的战马转卖给南宋,同时将南宋的书籍、手工艺品、生活用品等输送到云南内地。

为了抗击蒙古铁骑,自杞国军民修建了三百里滇东古长城,至今,古长城遗址犹在。

当忽必烈采取南北对进之战略,“元跨革囊”,强渡金沙江,逼降大理国,计划南北夹击南宋王朝之时,自杞国主导了英勇顽强、艰苦卓越的滇东保卫战。

杨永明先生骄傲地宣称:

 

“在六年血与火的滇东保卫战中,自杞国将士与蒙古铁骑展开一城一池的激烈争夺,最后以举国之悲壮牺牲,将十万蒙古铁骑埋葬在滇东高原,从而创造了蒙古帝国征服欧亚大陆损兵折将之最,故被元蒙统治者从《宋史》、《元史》、《南诏野史》中全部除名。”

 

我对云南历史知之甚少,对云南民族史更是孤陋寡闻,不可能对杨永明先生的研究作出任何史学意义上的评判。细读《揭秘滇东古王国》,掩卷推窗,城市的夜空里看不到一颗星星。我想,尽管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历史,但是胜利者的刀剑、胜利者的笔墨,胜利者的谎言和篡改,无论如何也不能将血迹抹干,无论如何也不能将残骸掩尽。就像这城市的夜空,虽然我看不到星星,但并不意味着星星就不存在,星星不仅存在,而且每一颗星星都是一颗太阳。

杨永明先生今年已经71岁了,5年前检查出肺癌,手术之后,他的身体至今依然健朗。他对我说:“好像这个病不存在一样。”http://s4/mw690/001lUxotzy7jXSOn3fJc3&690

2018年4月,杨永明先生与笔者在云南泸西。


我也临近知天命之年,近来常思:所谓哲学的三个根本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向何处去?”其实并不根本。最根本的问题是:“人明知自己是要死的,为什么还要活着?”

也就是说,日常生活的意义问题,恐怕才是哲学最根本的问题。

回想与杨永明先生畅聊,他的自信,他的执着,他的神采……杨永明先生用他的日常生活本身,回答了这个问题。

不管史家、学者、官方对他的“自杞国”研究成果作何评价,我想,杨永明先生既活在当下,亦活在700多年前的自杞国里。日日夜夜,忠勇的将士与他相伴,“南昆战马丝绸之路”的声声马啼伴他入眠,滇东古长城上的烽火让他振臂高呼,阿英里古战垒上最后一枝响箭让他悲痛欲绝……

打捞一个王国,发现一个世界,坐拥一片纵马驰骋的梦幻疆域,统领一方神游八极的精神国度……这也许就是日常生活的意义。

这也许就是“人明知自己要死,却依然要努力活着”的答案。

 

\\书  广雄先生

201842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