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刘广雄
刘广雄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543
  • 关注人气:44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鲁院听课笔记004:造梦者单之蔷

(2012-03-07 19:08:51)
标签:

单之蔷

冰塔林

鲁院

中国国家地理

建构

文化

分类: 生活留言板

鲁院听课笔记004

 

造梦者单之蔷

 

单之蔷的新浪微博头像是他坐在喜马拉雅山麓的冰塔林里摆弄笔记本电脑,远处是神圣的珠穆朗玛峰。201237日,他在课堂上用投影机向我们展示了这张照片,他笑着解释,其实并不是为了摆“POSE”,而是当时他的照像机存储卡装满了,“倒”照片的时候,顺便让向导拍了一张。

他说有个年轻人看到了这张照片,很兴奋,发誓要进入那片冰塔林,拍摄一张同样的照片。那个年轻人踏上了他的旅程,但是他失败了,因为他带上了女朋友,没走到一半,女朋友支持不住,被迫放弃。

单之蔷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执行主编。

他的演讲题目是:

 

一本杂志的梦想

——建构中国的新形象

 

与其说万水千山走遍的单之蔷是一个地理学家、一个摄影家、一个作家,不如说他是一位伟大的梦想家。我之所以不吝使用“伟大”这个词,是因为他主编的《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创下了单期发行百万册的纪录。

梦想家很多,能够让梦想变成现实的人很少,反复强调“话话权”和“符号”、“建构”这些概念的单之蔷和他的团队做到了。

从《地理知识》到《地理》再到《中国国家地理》,这本杂志,因为梦想成真,实现了从一本理论、科普杂志向时尚、白领读物的华丽转身。

那是世纪之交的中国,单之蔷和他的团队为《中国国家地理》设定的阅读对象是月入3000元以上的人群。

在此之前,《地理》杂志的读者是中学生和中学地理老师。此时,《地理》的发行量已经下滑到了每期一万册左右。

很多人都认为单之蔷发疯了,他没有发疯,他只是在做梦。

他做梦的理论边界是:

媒介产生世界;

有什么样的工具就会看到什么的世界;

所谓传播,就是制造话题;

好的科学传播工作者,就是善于把科学知识制造成话题的人;

知识和权力是一对孪生姐妹,这个世界的认知体系是由拥有话语权的人建立起来的;

或者说,世界是由我们的文化建构起来的;

建构中国形象,暗含一个理念:没有一个固定的真实的中国形象存在……真正的中国形象谁也不知道;

中国的形象是用各种符号建构出来的;

建构中国,就要逼迫你创新,逼迫你创造新的符号。

……

他把目光,随后把脚印投向”胡焕庸线”以西以北的广袤空间。

这条在地图上划出的,联结中国最北端漠河和中国西南腾冲的红线,把中国斜分为两块,此线之东南,全国36%的土地,养活全国96%的人口,在这条线的西北,不足4%的中国人生活在全国64%的土地上——那里却是大风、大雪、大河雕刻的大美世界。

单之蔷要在这片大美世界上制造话题。

 

“百度百科”的“选美中国”条目是这样表述的:

 

2005年10月,由《中国国家地理》发起组织的“选美中国——中国最美的地方大型评选活动”全面揭榜。这次颠覆传统的评选是中国民间首次集合了众多强势媒体、众多专家评委、众多群众参与的全方位按类别划分的对中国美景的巡礼。在杂志中,对评选结果表述为:名山名湖纷纷落马、冰川雅丹进入视野、边缘文化大放异彩。

 

单之蔷的梦想成真了,他的团队不仅掌握了话语权,而且一次又一次成功地实现了对中国的重新“建构”。他盯住了白领和高收入人群是对的,因为他知道,这些貌似摆脱了生存困境的人们,他们事实上对城市、交通、通讯、人际、建筑……甚至对大众耳熟能详的所谓“风景”充满了厌恶,他们压力重重,他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万水千山梦。”

单之蔷就是那个替他们造梦,并且帮助他们做梦的催眠师。

他为他的造梦术找到了自洽的理论,他说: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符号的世界,我们并不是直接思考和认识自然世界。我们通过一个中介,这就是符号。

符号是可以创造出来的,是可以建构出来的。

景观不是被发现的,而是建构的。

 

继《选美中国》之后,他和他的团队成功地将由上海至西藏樟木的318国道建构成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

他打算建构的景观还有很多:冰瀑布、冰塔林、角峰……他甚至提出了“冰川雨林”的构想;他设想着某种全透明的飞机,这样我们会看到完全陌生的、美不胜收的、超乎想象的云景观……

 

单之蔷,这个走千山涉万水,用照像机和笔记本电脑,当然,主要是用大脑为我们建构中国营造梦想的人,有着旅行家常见的强健体魄和开朗表情,更何况这是北京初春难得的一个晴天,阳光明亮,蓝天洁净,院子里喜鹊“喳喳”。

他始终微笑着,有时还会情不自禁地笑出声音来。

我想说的是,外部世界是可以建构的,内心世界同样是可以建构的。单之蔷的目光可以投向“胡焕庸线”以西以北,我们的目光为何不能投向内心深处那些被道德、禁忌、偏见和功利遮蔽的空间?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片广袤、黑暗而深遂的景观,它可能是雪峰,可能是湖泊,也可能是雨林或者云海。那里同样有水中峰、浪里花、湖心的涟漪以及暗礁和鲨鱼。

作家面临的问题和单之蔷是相同的:

一是话语权,这其实就是“谁来表述”的问题;

二是符号,这是“如何表述”的问题;

最关键的仍然是建构,这是如何创造和创新符号的问题——当然,还有“传播”的问题,制造“话题”也不失为一个办法。

看看,单老板(这是很多网友对单之蔷的称谓)多好的一盘菜,被我胡乱加些辣椒,弄得这般难吃。

那就自己吃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