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看电影 |
《四根羽毛》
《四根羽毛》是A.E.W.Mason原著的一部英国文学名著,从1920年始已被五次搬上银幕。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由谢卡.卡普尔(Shekhar Kapur)导演的最新版本。
故事讲述的是1898年英国与苏丹开战,一名即将新婚的贵族军官哈利在接到开赴北非的命名后,在出征的头一天决定退役。这一举动在民族主义高涨的英国上流社会掀起巨大波澜。他的未婚妻和三位朋友一道,扔给他代表着耻辱和藐视的四根羽毛。
四根羽毛分别象征着“自由、祖国、荣誉和激情(Freedom、Country、Honor、Passion)”
哈利决定独自前往北非,他化装为阿拉伯人,在沙漠中经历磨难,以英国随营背伕的身份随同英军作战,和信仰基督教的土著挚友一起深入敌营,获得重要情报。在英军全面溃散的时刻,杀入敌阵,营救战友。因为一名战友被俘,哈利不惜自暴身份,投身残酷的战俘营,土著朋友制造了神秘的“假死药”,哈利从死人堆中将朋友背出,九死一生,重返故里……
有人认为,这是一部关于男人内心的勇敢与恐惧反复交战,最后终于战胜恐惧的电影。还有人认为:“故事中一名职业军人的命运与个人的荣辱形成了鲜明的比照,它让人们惊讶地发现,剥离英雄尊贵的外衣,裸露与阳光下的竟然也只是一颗世俗的心。”
我不这样认为,我认为这是一部宣扬极端个人英雄主义的影片,哈利坚定地选择自己的命运,“四根羽毛”不过是表象,内心对个人“独立选择”的渴望才是根本的“发动机”。哈利不愿接受将军父亲安排给他的命运,他顶着“四根羽毛”的羞辱,以他自己的方式去选择他的命运——这就使影片逃脱了英国与苏丹之战是否“正义之战”的争执,从而把战争又变回到了“为朋友、兄弟、同袍”而战的原始意义上,甚至连军人的所谓尊严,在这部电影里也得到了无情的嘲笑;哈利的未婚妻恪守的那种“送郎上战场”,自已寒灯清影苦守、思念以保持荣誉的陈旧英雄观同样在影片中遭到了含沙射影的嘲笑。
人,只是一个人,一个能够自由选择的人,这就是影片想要传达给我们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