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1月25日 千竿胡同5号(一)

(2007-12-01 23:01:12)
标签:

旅行/见闻

千竿胡同

四合院

分类: 行行摄摄

11月25日 <wbr>千竿胡同5号(一)

千竿胡同5号的大门

  千竿胡同,本叫做箭杆胡同,因为形似细长的箭杆而得名。
  关于箭杆胡同的名称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据说明朝初年,燕王朱棣(明成祖)扫北时,住在南京,可他准备在北方另行修建一座新的京城,这都城在哪儿建呢?他想来想去,最后叫来了徐达。他对徐达说:“我要在北边建座新都城,可现在还没选好地方。这么办吧,凭着你的神力往北射上十箭,箭落到哪儿,咱们就在哪儿建新都。”徐达答应着来到殿外,抽弓搭箭,连着向北方射了十箭。这十支箭分别落到了现在的昌平、前门外、德胜门外、崇文门外、广安门内、东打磨厂、北池子、东单、北兵马司和宝钞胡同附近。明都建成后,这十个地方每处都形成了一条箭杆胡同,而且每条胡同均像箭杆一样直直的、细细的,据说那是徐达射出的十支箭变的。
  现在的千竿胡同就是根据当年落在宝钞胡同附近的那只箭修的。

  这座四合院是齐家的私宅,京城现存少有的完整的独家独户传统四合院民宅,它的建筑历史可以追溯至明代。从这里可以看到几百年来北京胡同、四合院的发展史。
  在封建社会,门口台阶的阶数高低也有着森严的等级规定,这套四合院拥有七级高台阶,代表这宅子的主人是四品以上的官员。而现在只能看到最上面的五阶,临街的两阶在文革时被拆除了。

11月25日 <wbr>千竿胡同5号(一) 

门前的石墩见证了这座老宅的沧桑岁月

11月25日 <wbr>千竿胡同5号(一)

第一次见到这种东东,问了才知道是喂马槽11月25日 <wbr>千竿胡同5号(一)

11月25日 <wbr>千竿胡同5号(一)

这座四合院的主人——齐他拉氏的族谱

齐他拉氏,康熙帝第十三子怡贤亲王——爱新觉罗·允祥的后代,属镶黄旗。

11月25日 <wbr>千竿胡同5号(一)

这座四合院的微缩模型

11月25日 <wbr>千竿胡同5号(一)

模型侧面

  四合院封闭性强,关起街门便与外世隔绝,极适合一个家庭生活。院内的房室结构与庭院空间相结合,使居住者在有限之地内,却有空间扩大的感觉,而且在设计上符合“前堂后寝”的礼制。四合院内的房子有正房、厢房、耳房、倒座房的分别,极适合一个家族中的尊卑长幼等级住房。家庭之外的仆役人等的住房各得其所,主人招呼远近适宜非常方便。庭院内多植树木、花卉、葡萄架、藤萝架等,花木扶疏,令居者赏心悦目。这种格局,在有尊卑之分的封建时代,对家族来说称得上是一种享受。

  四合院院门一般都开在东南角。按八卦方位,即所谓的“坎宅巽门”。“坎”为正北,在“五行”中主水,房子建在水位上,可以避开火灾;“巽”即东南,在“五行”中为风,进出顺利,门开在这里图个吉利。
  四合院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房屋各自独立,东西厢房与正房、倒座的建筑本身并不连接,而且正房、厢房、倒座等所有房屋都为一层,没有楼房,连接这些房屋的只是转角处的游廊。
  在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封建社会,北京四合院内宅居住的分配是非常严格的,内宅中位置优越显赫的正房,都要给老一代的老爷、太太居住。
  北房三间仅中间一间向外开门,称为堂屋。两侧两间仅向堂屋开门,形成套间,成为一明两暗的格局。
  东西耳房可单开门,也可与正房相通,一般用做卧室或书房。东西厢房则由晚辈居住,厢房也是一明两暗,正中一间为起居室,两侧为卧室。也可将偏南侧一间分割出来用做厨房或餐厅。
  后罩房——中型以上的四合院还常建有后军房或后罩楼,主要供未出阁的女子或女佣居住。

 

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