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过得太快,一晃两个月过去了,看着宝贝一天天茁壮成长,幸福原来这么触手可及。
本以为分娩既是最难熬的时刻,殊不知养育一个小生命则需耗费更多精力。分娩的痛苦最多几个小时,咬咬牙就过去了;产后哺乳,哄睡和陪伴,则是一场考验信心和耐心的持久战。直到现在,在这场拉锯战中,我还处于劣势,对方的“哭”杀手锏太有震慑力
。不过幸运的是,产后两周,经历了短暂的baby
blues,我从濒临崩溃的边缘找回斗志,如今正在越战越勇。
好啦,今天正式给大家介绍我家的小天使——诺诺。“诺诺是我的小名,因为爸爸妈妈都爱看足球,是巴塞罗那的球迷。妈妈在生我头一天,还在家跟爸爸一块儿看巴萨的比赛,巴萨的主体育场叫Camp
Nou诺坎普,我因此得名。双满月啦,我已经是个身长60cm,体重5.76KG的迷你帅哥啦。”
诺诺宝贝能飞速地健康长大,我能快速完成身心灵的复原,两个月,我们需要感谢太多太多的人。谢谢所有的爱陪我们成长。

要感谢我的助产士Buhay,Maureen和Usha。
产后第一时间,我便在护士的指引下,让宝宝尝试吸奶。黄金母乳的珍贵人尽皆知,但说实话,头二十四小时宝宝到底有没有吸到奶,我是完全蒙圈儿的。在供需双方都零基础零经验的情况下,势必两败俱伤——宝宝因为喝不到奶而哭闹,妈妈因为乳汁输出不及时且宝宝衔乳姿势错误导致乳管口阻塞和乳头皲裂。当初选择midwife而不是obstetrician真是非常明智的选择,24
hours on call & 1st week home visit是我认为最棒的服务。三月初的加拿大还很冷,产后第一周Maureen家访了两次,为我和诺诺做检查(小袋子里的诺宝正被量体重
)并答疑解惑。产后第三天开始涨奶,乳房硬得跟石头似的,她告诉我用cabbage冰敷缓解;乳管口阻塞出现奶泡,她轻柔地手把手教我宝宝正确的衔乳姿势(尽管产后在医院有值班护士和哺乳专家协助,但她们的手法实在太粗暴,我还是不能保证宝宝每次衔乳正确);乳头皲裂,她帮我检查并给我提出解决方案;她甚至跟我探讨中国产妇坐月子的习俗……Maureen的专业和亲切感让我感觉很舒服,家访受益良多。
Buhay负责我产前和产后六周检查,也是给我接生的助产士。Buhay为人谦和,做事小心翼翼,因为接生的是熟悉的人,分娩过程就更加顺利放松了。诺诺出生两周后,第一次外出,前往诊所做例行检查。

要感谢我和麦先生的朋友们,亲人们和同事们。这八周多来,诺诺收到了太多礼物和关爱,每周都有贵宾特地到家里看他。谢谢Julia,Lily,麦先生大表哥,我的大姨大姨爹,Bonnie,Winson,Geng,Annie,还有即将到来的我的哥哥,Jojo,Julian和Peter。谢谢你们从多伦多,波特兰,北京,上海,温莎和温哥华过来看诺诺,旅途劳顿,真的辛苦啦。还有常常远程微信和脸书问候诺诺的家人和朋友们,也谢谢你们的惦念啦。有你们一直在,我很幸福。
要感谢我的邻居们,Josie说:“以后你需要帮助就敲门或者打电话给我。如果你一个人在家正好想洗澡,我可以过来帮你看孩子,你好好洗个澡。”远亲不如近邻,大致如此。
嗯,之所以放前两张医院餐就是为了突出我亲娘为我特别定制的月子餐

。其实我娘的厨艺是不需要对比都相当惊艳的,嘿嘿嘿。真的特别感谢妈妈,月子期间我的伙食是顶级的。妈妈为了给我补充全面的营养,每天都绞尽脑汁为我准备品种繁多的餐点。早中晚餐随意拍了十二张,是不是超有食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