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天宇旷 切切故乡情

标签:
加拿大海外中国家乡情感 |
分类: 祖国情深:点点滴滴 |
每年春节的时候,家人都在国内忙着置办年货,我在国外忙着各种论文和期中考。
除夕夜打越洋电话,问候新年快乐成了堪比中彩票几率的手力活儿。
电话卡先拨一长串儿号码,然后各种区号外加本地码。
好不容易几十个数字凑齐了,还得碰运气听是忙音是占线还是通路。
就那么一遍遍地拨,终于,通了。
听到家人的声音,听到夹杂的炮竹声。这年,才算过了。
每年,电话那头除了祝福,家人亘古不变的话语就是——
孩子,要是你能回来多好啊,就差你一个啊。
这次毕业休假,终于可以回家过春节啦。
可能是太长时间没有回家过年的原因,
在路途中折腾了接近二十个小时之后,
我并没有之前那般热切的期待与兴奋。
不过老妈在机场带着一百二十分的欢喜向我微笑挥手,
那激动劲儿第一时间就感染了我,
回家后,老爸端出两条烧鱼,到家已经凌晨十二点的我一扫而光。
回家,真好。
好朋友从美国打来电话,忽的忍不住哭诉思念爸爸妈妈的情怀。
三年前我也有这样的难过与不忍,不禁为好友捏了一把汗。
在家百日好,出门日日难。
生活把我们磨练得没了棱角,逆流而上是我们前行的态度。
我说,想回家看看就回吧,了个心愿也当让爸妈安心。
不过,挺过这一段也就好啦。
……
拿了一张加航lounge的免费券,里面环境的确不错。
沙发杂志小吃全都有,除外还有学习室和必要的办公用品。
在里面呆了半小时,就上飞机了。
到北京,晚点半小时,之后转机。
机场工作人员用一句纯正的京腔告诉我:飞机留点儿了啊。
我愣是没弄明白,很白目地问,啊,啥意思?
她瞅我一眼,答,航线管制,不知道什么时候起飞……
没顾着倒时差,第二天晚上跟弟弟一块儿看了场话剧。
很有社会意义的话剧,似乎会在剧中找到很熟悉的自己。
观众们各抒己见,发表观后感。
每个人都是国王,都有属于自己的国土。
家庭纷争,观念迥异,重在理解与沟通。
想念了太久的热干面,睡醒觉的第二天就吃着了。
狼吞虎咽了两碗,还配合着喝了一碗爱心牌儿藕汤。
我总跟老爸老妈说,一碗热干面一份豆皮一杯豆腐脑儿,足以让我满足啦。
回不去的是家乡。
回去了,最市井的最有家乡味儿。
糊汤粉,也是道地的早餐,这碗胡椒放太多。
虽然不怎么好吃,还是吃光了。
这些天,我说得最多的话——
热干面啊热干面,吃多少都吃不腻。
陪外婆逛超市的时候,外婆买给我的。
这种汉口老酸奶还是我第一次喝,四块五一盒不便宜,但味道绝佳。
很有点儿老北京那种瓷瓶儿酸奶的味道。
回了家,跟家人呆一块儿,哪怕在一个屋子里各干各事儿沉默不语,都是开心的。
外面儿的灰再大,车再堵,人再多,家里都是好的。
只是,家乡,我好像慢慢不太熟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