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我的海报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2012-05-15 09:23:48)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设计与案例 |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科学出版社(非零起点
二、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对象为八年级三班,这个班同学信息技术学习的氛围较好,经过了一年半的信息技术的学习,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他们遇到问题后,能够积极主动去分析问题,采取小组交流合作和利用学习资源的方式,把问题解决。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们在七年级学习了Photoshop图像处理一些基础知识,对图像处理比较感兴趣。在这一节课中的知识中,学生对于利用技术手段实现图像合成的教学内容很感兴趣,但是对于怎么样突出海报主题和怎样合理的修饰海报还不够明确,本活动不仅仅让学生明白“如何做”,还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这样做”。
三、教学目标:
(1)了解抠图的概念。
(3)掌握自定义形状工具的使用。
(4)掌握有关选区的操作(载入、修改)。
(1)掌握海报主体展现和前景修饰的一般方法。
(2)体验抠图以及图像合成的一般过程。
(3)综合利用演示、任务驱动和分组竞赛、讨论评价相结合。
四、教学重难点
(2)利用自定义图形绘图。
(3)选区的载入、修改等操作。
(2)灵活运用自定义形状和选区操作绘图。
五、课前准备
教师:(1)准备本活动完成的作品,用于范例分析。
(2)收集一些图像伪造的案例和图片资料,用于德育渗透。
(3)教师准备好教学课件,提供给学生自学。
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多媒体教室、投影仪、多媒体教育平台。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在大屏幕展示两张图片:一张图片是“本·拉登站在黄山迎客松下向大家招手”,另一张图片是“周正龙所拍的华南虎照片”。
学生看了图片后发出了一阵阵的笑声。
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并思考。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举措。以“本·拉登来黄山图片”和“周正龙老虎图片”导入新课,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二)师生交流,分解任务
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本节作品的范例,以及制作需要的图片素材。与同学们一起共同交流,分析作品的制作过程与方法。
师:同学们一起来仔细观察范例,范例作品上有那些元素?大家整理一下。
生:上面有一名正在跳高的运动员,还有上节课我们制作的蓝色海报背景,以及一些好像在快速飞行的透明箭头。
师:海报中的运动员跳高形象,突出运动会海报的宣传主体,同时透明箭头,增强海报的层次感。根据开始我所提的图像合成,大家想想跳高运动员怎样添加到海报背景中?
生:可以在图片素材那张照片里把正在跳高的运动员形象剪裁下来,贴到我们的海报背景里。
师:说的很形象。这牵涉到平面设计里最常用的一门技术,叫做“抠图”。
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实现做好的课件,介绍抠图的定义和Photoshop中常用的“抠图”方法。
通过以上师生共同交流讨论,归纳出本节课的任务(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
任务一:通过“抠图”技术,为运动会海报添加一个运动员跳高形象。
任务二:为海报中添加一些透明箭头,作为运动会海报的前景。
任务三:为透明箭头添加效果。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交流这一个环节,把一个大任务分解成多个小任务,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学生已经非常期待自己亲自动手来制作作品,空前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布置作业,自主探究,分组合作学习
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
(1)
(2)
(3)
(4)
师:有哪个小组可以为大家演示整个操作吗?
请一位同学来演示台,为同学们演示整个操作过程,其余同学仔细观看整个过程。
比如人物旁边白色的云彩要注意选中,人物两腿与跳杆相交区域的蓝色的背景要注意选中。
生:使用完自由变换工具后,一定要按回车键确认。
师:绘制箭头的时候,用到了“自定义形状”工具,如果在面板中找不到所需的形状,该怎么做?动感箭头的效果怎么制作?
生:可以单击右上角的箭头,然后选取其他类别的形状。箭头效果制作,可以借助前面节课学习的滤镜工具。
【设计意图】:面向全体,进行个别指导,并利用资源高效率自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分组合作能力。教师及时就典型问题,进行点拨,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四)、展示、评价作业
|
项目 |
评价标注 |
作品完成情况 |
|
1 |
跳高运动员形象是否完整?边缘是否带有杂色? |
|
|
2 |
小箭头形状是否美观?小箭头是否有动感效果? |
|
|
3 |
整幅作品各个元素的搭配是否自然美观,比例是否适当? |
|
教师主持作业评价,每组学生代表按照评价参考要点自评作业,填写评价表格。同时其他组可以广泛交流,提出一些改进意见,并现场进行操作。
【设计意图】:教师出示评价标准,学生广泛参与活动,突出重点,实现了教学目标,真正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引导者”的课堂教学理念,通过评价,增强了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五)、课堂拓展
生:自己要积累一定的图像鉴别能力,不能盲目相信从网络,从别人那里看到的图片,自己看了图片要思考和甄别。
生:积极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尊重他人的肖像权利。
生:自己要有基本的网络道德意识,不随意制作、传播虚假图片,争做文明网民。
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同学们归纳出的关于图像合成的网络道德规范。
【设计意图】:学生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教育要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把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上升到法律、道德和做人的高度,让学生自觉抵制社会不良习气,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六)、知识小结,综合实践
教师与学生共同梳理、归纳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知识,如“抠图”技术所用的工具有哪些?自定义形状工具的使用要点有哪些?、选区的载入和修改方法等等。
课外作业:选择一幅自己的照片,结合上面的示范,将照片中的形象抠出,合成到一幅你喜欢的风景图片中。
七、教学反思
1、 教学设计中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列举了“周正龙假华南虎照片”,“本·拉登来黄山”等例子,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中享受快乐的学习。
2、这一节课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较多,对学生的要求较高。为了让学生较好的掌握本节课的重点,解决本节课的难点,我同学生一道把任务进行了分解,突出学习的重难点,让学生轻松上手。
3、积极将知识进行外延拓展,引发同学们对“图像伪造”的热议,从而导出学生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让素质教育全面渗透到信息技术教学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这一节课不足的地方是,个别小组成员搭配不合理,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都较弱,任务完成速度慢。下次课要进行调整重新组合,让能力强的学生带动落后生。
七、学生的学习成果
八(3)网络道德规范
一、认真学习并自觉遵守国家有关个人肖像权的规定,尊重他人的肖像和隐私。
二、未经他人同意,不擅自把他人的肖像,发布在网站、BBS、博客上。
三、不得随意用他人照片进行图像合成,进行恶意攻击,诋毁他人形象。
四、未经他人同意,不得偷拍他人生活照片。
五、对于网上来路不明的照片,不随意复制、传播,共同创造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
六、积极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加强自己的辨析能力,不让自己的眼睛被假图迷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