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轮这盘棋是本届比赛最困难的一盘,行至中盘我曾经一度绝望。用下面这句话描述当时局面的惨状,“我的棋子宛如爆米花一般被彻底炸开了。”所有的运动项目都讲究联系,围棋更是联系一派的卓越代表,不断追求棋子因联系获得的内生力量。

此时,业余棋手比赛的趣味被体现出来。职业棋手的对局如果形成一定差距,落后方往往会中盘认输,但业余棋手不会碍于面子,通常要多坚持一会儿,直到再无半点逆转可能才作罢,我就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在寻觅和摸索。我一贯认为实力相当的两名业余棋手有两个指标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即官子和时间,这盘棋更是印证了我的观点,并且,这两个关键通常在一个时域内同时发挥作用。建构一个模型如下,业余比赛一般采用包干制,即每方规定时间,用完判负,即便棋局并未终了,本次比赛就是每方45分钟包干。本届比赛棋手们在用时上普遍都遇到一些麻烦,有些人用了不到20分钟把棋下完了,没有充分发挥时间的效益;更多的情况则是,时间临近终点,还有很多棋没下完。这个时候,棋手只能通过提高下棋速率来减少时间使用,棋的质量和内容一定会大打折扣。我们经常能看到,两个棋手在官子阶段以闪电般的速度快拍,在时间即将用完的一刹那完成对局。在这一点上,我有幸体现出了略好一些的经验,保证每盘预留5分钟的缓冲时间,同时也保证了在面对快拍时内心的一份冷静。
步入官子阶段,我发现陈老师因为时间紧迫,先是处处吃亏,后是处处退让,我当初那些“爆米花”棋子们仿佛涂上了胶水,慢慢粘合在了一起。终于,在一个局部,我们俩完成了胜负角色的转换,我长舒一口气逐渐将自己的呼吸调整平稳,随后偷瞄了一眼陈老师,他脸上浮现着焦急的表情,似乎还不清楚胜利的天平已彻底倒向了我这边。最终,陈老师又出现了一个严重失误,只得推枰认输。
终于赢了。我在反复追问我能从涉险过关里得到什么,我想除了分数之外,还有收获了信心。我想后面不管遇到多么困难的对局,都不要丧失对胜利的追求。客观的讲,之后的比赛我的棋局也出现危机时刻,但我的心理再没有迷失方向。

此轮战罢,全场积10分的还有5人,分别是武汉大学的杨老师、郑州大学的赵老师、华中科技大学的梅老师、江西财经大学的杨老师和我。因为是5个人,所以必须有一个人下调对阵8分的选手,我最终被编排系统选中,下调对浙江大学的项老师。下调是一把双刃剑,对手相对弱一点利于取大分,但是对小分有一点损失。对我而言,小分暂时不是我考虑的问题,通过上一盘棋的洗礼和磨砺,我的眼神透射出前所未有的坚毅和执着,现在谁也不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