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霞”,是我在电视剧《我为儿孙当北漂》中角色的名字,我很喜欢它。叫起来朴实,很有山东人的味道。从开机到杀青,一百天,我和刘红霞、郭向东、田蓓蕾、郭一鸣、贝贝;还有她姥姥、她姥爷(都是剧中人物的名字),一起生活,摸爬滚打、拳打脚踢、起早贪黑、流泪流汗。演员融入了角色,角色成就了演员。
一、走进角色 回归家庭
记得进组时,我们都是刚刚从别的戏上下来,转换战场,转换角色,大家都需要有个适应过程。我们80后的美女导演林妍就会和我们聊家常,问我年迈的老父亲身体咋样?儿子的婚事有没有着落······林导的父母还烙了茴香馅饼给大家送到现场,让我们这些常年在外奔波的人,感受到家的温暖。后来我才知道这也是导演用心良苦,是为了让我们尽快的走进角色,回归家庭。
有了家的感觉,人物关系、表演的分寸就会准确。刘红霞不是别墅里的女人、不是公司的老板。她就是生活在我们小区里的张阿姨、对门的李大妈;一个从老家来北京给儿女带孩子的退休工人。其实越是身边的人,越不好演,因为大家都看得见。她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举手投足,要准确再准确。
刘红霞这个角色是我争取来的,我爱她,也有着强烈的创作欲望。再加上有着好的创作班底、好的导演、好的对手演员,真是太过瘾啦!剧本给了我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希望通过我们的表演让她更加丰满。
二、尊重艺术 一生悬命
在这个剧的拍摄过程中,我看到无论是一线的明星,还是金牌老戏骨;无论是客串的嘉宾,还是我们四岁的小演员,在创作上都是一丝不苟的。林妍导演严格地要求各个部门、要求每一位表演者。虽然她和我儿子的年龄相仿,但是讲出来的道理却能让我们心服口服。
在这个剧组里没有人迟到、没有人耍大牌,没有人不为对手搭戏,哪怕是在镜头外;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寒风刺骨;哪怕是在摄像机后面露出一双眼睛。各个部门都在为演员创造最好的工作环境,每个镜头几乎没有拍过第二遍。大家尊重艺术、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这些本来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我已经在很多剧组中不常见了。
告别了刘红霞,我又开始了新的创作。可是,我还是会常常想起她,刻骨铭心、、、、、、我的刘红霞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