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排水系统,让今朝的官员思考点什么?

标签:
洪水灾害排水系统宋代与今朝古人与今人杂谈 |
分类: 我思我在 |
当洪峰到来,诸多城市纷纷告急,广州、南宁、南昌等城市都惨遭水浸,有的还被市民冠上“东方威尼斯”的绰号。
而在不远的赣州市,却没有出现明显内涝,甚至“没有一辆汽车泡水”。儿童在城门口水滩里嬉戏钓鱼,买卖人在滔滔洪水边安然地做着生意,他们丝毫没有把“洪涝”当做“灾害”。
一时间,效率低下、吞吐不灵的城市排水系统成了众矢之的。
光绪年间福寿沟图
古老的福寿沟毕竟只能辐射到“宋城”那2.7平方公里。而后建的新区,比如一条814大道,就是因为最初设计标准过低,改了几次,都没能改善内涝的问题。
宋朝的地方官员刘彝,曾给后人留下一句名言,“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有人据此评价,刘彝属于那种“不是光练嘴或纸上谈兵的实干派官员”。
今天的城市管理者,在城市建设中是不是也应该学习古人。常谈的政绩,一定不是靠光练嘴皮子,更不是纸上谈兵,应该让老百姓和历史来做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