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态各异的池鹭(原创图片)

标签:
自然世界保护鸟类神态各异池鹭文化 |
分类: 北京故事 |
池
中文别名:
红毛鹭、沼鹭、中国池鹭、红头鹭鸶、沙鹭、花窖子、田螺鹭、田牛汉、花鹭鸶、花洼子。
英文名称:Chinese Pond-Heron
拉丁学名:Ardeola bacchus
命名时间:Bonaparte,1855
科属分类:鸟纲、鹳形目、鹭科、池鹭属
池鹭体型略小(约 47厘米),翼白色,身体具褐色纵纹。雌雄鸟同色,雌鸟体形略小。繁殖羽的头、颈和胸栗红色,冠羽有几条羽毛端部呈分散状,延伸至背;背紫黑色,肩间有分散的蓝黑色蓑羽并向后伸至尾羽末端;喉部、腹部、两翼和尾上下皆白色。冬羽及亚成体鸟,头、颈、胸栗色偏浅与棕黄色纵纹相杂;无长冠羽和蓝黑色蓑羽;背、肩、三级飞羽暗棕褐色。飞翔时两翅和尾的白色与体背褐色对比鲜明,易于识别。喙为黄色,尖端黑。虹膜为金黄色。
分布范围:
池鹭分布图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太平洋诸岛屿。中国国内具体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北京、天津、陕西、甘肃、宁夏、青海、西藏、山东、河南、江苏、上海、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福建为夏候鸟;云南、广东、海南、广西为夏候鸟、留鸟;台湾为旅鸟。
生活习性:
池鹭栖息于池塘、沼泽及稻田中,分布达海拔280—1300m。常结小群涉水觅食,以动物性食物为主,包括鱼、虾、螺、蛙、泥鳅、水生昆虫、蝗虫等,兼食少量植物性食物。常与夜鹭、白鹭、牛背鹭等一起组成巢群,在竹林、杉林等林木的顶处营巢。性不甚畏人。白昼或展昏活动。以水种生物为食,包括鱼、虾、蛙及昆虫等,兼食蛇类、软体动物及小型啮齿类。常站在水边或浅水中,用嘴飞快地攫食。通常无声,争吵时发出低沉的呱呱叫声。
池鹭,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08年鸟类红色名录。
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下面的神态各异的池鹭,是我前后几次到圆明园拍摄的。
(关于池鹭的文字根据网上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