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认识的山奇老师
——山奇印象
马锟(江南大学08届)
第一次听到山奇这个名字是在2006年3月,那时的我以为山奇就是陈小奇,就是那个写出了《涛声依旧》的男人。我还记得看过陈小奇在一次音乐颁奖典礼中担任嘉宾,印象中的他长得很委婉,普通话也极其地普通。后来问百度,才知道山奇是山奇,而陈小奇,只不过是另外一个人。
百度之后,我知道有人这么称呼山奇:上帝的一只手!
一、2006年的山奇和我
2006年的山奇是剪掉长发、从娱乐圈回归校园的北大研究生,2006年的我则在江南大学读大二,学的是汉语言文学,内心里隐藏着一个理想主义的梦,在现实中过着暂与世俗偕的日子。那时的山奇已经是平和中充满着淡定,而其时的我却是偏执中带着轻狂。
那时的山奇已经在北京闯荡10年,风里来雨里走,平和的脸上依然带着无法抹去的桀骜不驯和自信,那是骨子里的气质;而那时的我才走出我们家乡的县城2年,一直窝在校园里,本来年轻的脸上却刻着些遗世独立的沧桑和偏激的不合群,那是带着掩饰性质的表情,虽然掩饰的内心对偏执的事物总是抱着真诚乃至虔诚。只是那时我不知道,同样是自信的脸庞,却究竟有着怎样的区别?
以后的日子里仔细思考这一切,我慢慢知道了自己和山奇的差距。只是,在2006年,我并不承认这是差距。
整个2006年和山奇其实只见过一次。那是3月13日,无锡还有着些许的寒冷。我们文学院的庄若江老师邀请她的好朋友山奇来学校做演讲。他演讲的题目是他的励志自传书名——《走在娱乐界的边缘》。
现在的我已经几乎完全忘记了那场演讲的内容。我也不记得自己在提问的环节到底问了他一个怎样的问题。我唯一还有印象的是,我是从反驳山奇开始自己的问题的。
在演讲中,山奇用娱乐来定义现在这个时代,而我却说,其实没有一个词能完整地定义一个时代,就像你虽然一直在娱乐界,但是却会到北大去读美学,美学概念的延伸我们也可以得出另外一个定义世界的角度。
山奇当时很认真地在听,也在点头表示着什么。我知道,那一刻最让我感动的是,也许他不同意我的观点,但至少他给了我表达自己观点的时间,听我把问题说完,然后很认真地回答了我提出的问题。山奇的平和与对人的尊重让我对他有了第一印象,甚至很长时间都是唯一的印象。
这次非正式的对话,也是我和山奇的第一次交流。之后,我写了一篇名叫《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文章,发表在院刊《边界》上。而当时我们文学社的社员采访山奇之后写的文章《对话著名音乐人山奇》,被很多论坛转载,我后来还在山奇的网站上看到过这篇采访实录。
二、2007年的我和山奇
2007年我基本上走上了社会,在一家公司兼职做着。虽然只是大三,但对于学校生活我已产生了些许厌倦。放弃了考研,大学于我似乎不再像以前一样让人眷念。我已很少上课,逃课成了习惯。只是我最喜欢去的地方还是图书馆,因为我知道,老师无法给我的东西在那里我都可以找到。所以我可以花一个下午一个晚上待在图书馆,翻遍文史哲类的全部图书,只为了寻找想要的那一本。可惜江南大学图书馆藏书虽然号称135万册,很多的书确实没有。加上编排的混乱,有些书虽然电脑上能查到,到了图书馆却死活找不到,无锡的书店也买不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因为找不到书,我的阅读量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这是我大学一个很大的遗憾。
而走上社会之后,内心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冲突也越来越明显。多多少少,我承认自己是个理想主义者,尽管避免不了自欺的成分。于是有些时候我变得更加偏激和固执,虽然我表面一直很平和,性格上也是三分外向七分内向,但初中时期开始仔细阅读鲁迅、黑塞、索尔仁尼琴、布罗茨基、李敖、陀思妥耶夫斯基等等体制之外的作者写的书,使我也变成了一个非暴力不合作主义者。我有自己的坚守,很多时候和这个世界无关。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写出了自己的第一个剧本——《幽梦影》——后来拍成了一个短片,不过名字改成了《7酒吧》。
我把自己的剧本拿给山奇老师看。他看了以后,说还觉得不错,蛮喜欢的。对于自己的文字我一向很自信,得到认可会让自己更加自我感觉良好。只是影片的主题灰色了些:“好拍,但是难播。”这是他把剧本推荐给电影频道之后我得到的答复。
我关心的不是结果。那个时候我还没正式见过山奇,他也不认识我,让我意外的是,他可以为一个几乎素未蒙面的人做这些事情。从我把剧本递交给他的那一刻起,他就超出了我的期望,而当时一直被人称为愤青的我,直到后来我明白是他的宽容在教会我成长。
从剧本开始,我们的交流渐渐多了起来。现在回想起来,自己那时就是个喜欢抬杠的人,用自己一套理论在看待世界。很多所谓的理论现在我已不太记得,很多故意较劲的心理动机我也忘记了,但是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山奇在每一次谈话中都在教会我:思想上要激烈,生活中要平和!
2007年是我思想的一个重要转折,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山奇帮助了我很多!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2008年的1月26日,大雪锁国,我被困在南京火车站,在麦当劳坐了整整一个晚上,陪伴我的,只有山奇的《七日谈》和一杯苦咖啡。那一晚,窗外大雪洋洋洒洒,身边有很多渴望归家的人来了又去,而我在安静的氛围中,与世隔绝地读完了这本书。这是我少数最为难忘的阅读经历之一。我只是遗憾,那本书后来推荐给同学看,而一直到毕业,那个同学都没有还给我,我也忘记了借给谁。那本书和那种感觉,估计再难找到了。
山奇的博客上还保留着我们2007年的谈话。现在回头看我和山奇的聊天,曾经的血气方刚还历历在目,可惜因为曾经过于和自己较劲,对于山奇的很多思想无法深刻领会,可能在无形中错过了一些重要的东西。他那么真诚地帮助我,和我平等地交流,一步一步引导着处在思维迷惘状态的我明晰自己,而我却有时还不领情。现在追忆起来,这是我大学的第二个很大遗憾!
三、2008年的我和山奇
我自己也没有想到,和山奇老师第二次见面,竟已是两年之后。
光阴流转,我已到了大四,在社会上也间歇地漂泊了一年多,对大学已没有太多的留念,唯一还记得的只有两个字,那就是:梦想!
和我一届的好朋友尹杰飞想在毕业之前做一场属于自己的音乐作品会,可是没有很好的音乐剧本。他自己想了很久,故事仍然未能十分满意。他和我说了这事,我酝酿了很久,终于利用一个晚上多一点写了一个剧本:《嫁给梦想》。
嫁给梦想!这四个字组合在一起的力量让人热血沸腾!这个音乐话剧写的就是这样一群人,一群像我一样的人。他们执着,痴情,无悔,为梦想而活,而奋斗,而持之以恒,而珍惜。生活给他们短暂的笑容,但他们给生活恒久的光彩。这光彩也许很微弱很零星,但是从他们身上,一股超越现实的气息在奔涌。
很多人都已戒了梦想,只有极少数人还在坚持,比如尹杰飞,比如1995年离开无锡独自去北京闯荡的山奇。从某种程度上说,是遇到山奇之后,迷茫的我才开始更加明晰自己的未来,也才更加坚定了自己追逐梦想的决心和勇气。
从小学开始到大学的老师,大多数我都忘记了,山奇这个学校之外的老师,我会一直记得。是他告诉我,在这个喧哗与浮躁的时代,坚守自己的梦想,有强大的内心去成就自己!
音乐剧在排练的时候,我邀请山奇来给我们指导,这也是我们第二次见面。
那是2008年5月7日。指导排练之前,山奇在江南大学文浩馆做了一场题为《在孤独中奋斗》的讲座。在讲座中,他说:“走到今天我其实更想说的一句话,我一直跟很多人说过,我们要站在未来看今天。站在未来看今天,虽然我和你们处在不同的位置,但是我们面对共同的未来,所以我只是比你们走得早了几步而已,我只是比你们多做了几件事情而已,所以还谈不上成功。对我来说,对你们来说我们都一样,继续要做同样一件事,就是面对未来。”话语朴实,却自有几分从容淡定。
讲座结束之后,在江南大学艺术学院排练厅,山奇给我的音乐剧现场指导。之前他看过剧本,很熟悉故事和结构。他的话不多,却总是能说到关键,他不动声色,却自有调度全场的气质,给剧本的现场效果增色不少。
谢谢山奇,为一个只能算是第一次正式见面的朋友做这么多的事情!只是,5月30日音乐剧在文浩馆上演的时候,山奇太忙,没有时间来观看。这大概是我大学的最后一个遗憾吧!
时隔又是半年,再次见到山奇,已是08年11月份了。而那一天,正好是江南大学50周年校庆,也正好是我的生日。我们约好,7点半在水乡茶楼一起喝茶聊天。
山奇如约而至,还是那么随和,平易近人。身后的荣耀似乎与他相去甚远,在他的淡定中,我看到了一种达然的心境。山奇和我聊了近5个小时,从7点半一直到第二天凌晨0:20的样子才惜别。我知道他很累,难得回一趟无锡,会老同学,会朋友,会领导,参加校庆,时间安排很紧。就在见我之前,他还和老友在一起吃饭,别人盛情要求他留下,而他却信守承诺来见我,我真的很感动。
我们聊天的内容范围很广,从5月份他给我排音乐剧,到现在的心境,再到将来的打算,关于我,关于他,关于我们想到的一切。他对我说,无论我们做什么工作,都要能够做人如水,变化的只是外形,不是本质,本质上美好的东西不能改变。还有,很多时候做一些看起来毫不相关的事情,但是殊途同归,最后一样可以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不要抱怨,不要埋怨,思想上可以激烈,但生活中一定要平和。心态平和,虚怀若谷,才可以海纳百川,因为水都是就下的。太盛气凌人反而不好。另外,无论你现在做什么,都不要放弃你最终的爱好和梦想,要学会去为梦想一点一滴地积累,否则可能给了你机会,你也会抓不住。比如你喜欢编剧,每天的经历都是素材的来源,你要懂得厚积薄发,为自己先打造一个坚实的平台,然后再想办法往上走,这样你才会成功。并且,成功肯定不是功利意义上的成功,只要你今天比昨天进步,每天都能坚持取得进步,你就是成功的。
他还告诉我,13年前北漂时,他只带了3000块钱,后来害怕自己实在坚持不下去,他就把回家的路费单独拿出来放好,万一哪天彻底死心了,还不至于回不了家。可是慢慢地,一切都开始改变,他的才能逐渐得到展示,事业和梦想终于结合起来。他说,有人羡慕成功者今天的成就,却不知道这份成就是他成功之前全部因素的总和,成就与过去的一点一滴密不可分,任何一个人都是这样。
母亲在哪里家在哪里,爱人在哪里心在哪里!这是他的心得。
在事业辉煌的时候,他选择了去北京大学读书,研究生毕业后,目前正在北京师范大学读博。他对我说,读书是为了加强自我的修养,形成自己的思想,而不是带着功利去读书。“不久前,有人翻出10年前媒体对我的采访,看了我当时说的话后,很感慨地说,你最近这10年都是在实现你当时说的话,行为还没有做到的时候,你的思想已经达到了。你可以采用收弟子的形式,慢慢把你的思想传播出去。”而在茶楼柔和的灯光、温馨的音乐声中,他提出让我做他的第一个弟子,我欣然答应了。
这个特殊的生日,我会永远记得。而山奇老师对我说的很多话,我也会铭记于心,并努力在工作和生活中去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为梦想打拼。我有我的梦想,我也一定会有我的未来!
由朋友到老师,我认识了另一个山奇,也认识了另一个自己!
四、2010年开始,比别人努力两倍
三次接触之后,山奇对我的影响渐渐开始发生变化。之前一直是在接受,慢慢地我发觉自己也学会了更加独立地思考,也开始把他的很多想法结合实际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猛然间我发现,08年到现在,对我影响最大的人,就是山奇老师。
08年以后,我辗转奔波,无锡、北京、上海、苏州、金华、武汉,然后是杭州。不管走到哪里,心态都是十分平和,内心依然涌动着自信,相信自己的未来会很精彩。在边走边思考的过程中,我也开始规划自己的人生。目前我已大致设想好了自己未来一段时间努力的方向和要做的重要事情,我相信,自己朴实的梦想一定会实现。
而今年,我印象深刻的是,元旦那天,在无锡的凯宾斯基,山奇和我再次深夜畅聊。
这次我们的话不是很多,更多的时间是在各自思考。那时我看到的仿佛不是一个人到中年的男人,而是一个始终不放弃希望、始终在拼搏的桀骜灵魂。山奇的事业足以让很多人艳羡,而他的努力却总是很多人的两倍,甚至更多。在和他见面之前,我告诫自己,2010年的最低要求是比别人努力两倍,看到的山奇的那一刻我才知道,他已在我之前很久就已经做到了!
2010年开始,比别人努力两倍,这比什么都重要;即便当时他什么都不说,我也会明白自己该怎么做了!
2010.2.4.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