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奇&加藤中日民间对话《七日谈》连载1

(2007-08-26 22:50:17)
标签:

文学/原创

七日谈

山奇

加藤

中日

灵山大佛

无锡

杨阳

马晓春

孔祥东

王晓京

李静

常宽

韦唯

程琳

山奇&加藤中日民间对话《七日谈》连载1 
北京的夜色--山奇摄


                        《七日谈》

 

             ——两个北大学子的中日对话录
       二人の北京大学生による日中対話録


                 [中]山奇  [日]加藤

对话者介绍:

山 奇(Shan Qi)

"著名音乐人

"著名导演

"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硕士研究生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和社会学学院美学博士研究生在读

"制作了CHANNEL [V]《非常中国》
 凤凰卫视《音乐无限》
 MTV《天籁村》《光荣榜》

"导演了第一届-第六届CCTV-MTV音乐盛典
2002MTV--LYCRA风尚大典
2003巨星旋风超级盛典

"参与制作第一届-第三届MTV亚洲大奖在新加坡的颁奖典礼

"2005/2006“网络"娱乐"英雄会”TOM在线荣耀盛典颁奖典礼总导演

"2006“感动"母亲”—大地之爱"母亲水窖公益颁奖典礼总导演

"打造了中国第一位时尚女主持李霞、以及个性化主持人张峥、吴瓒、王 翰涛

"CCTV《艺术人生》策划人、CETV《艺术争鸣》主持人

"创作词曲:《古运河之恋》王子鸣演唱;《美人石》李慧珍演唱等

"励志自传《走在娱乐界的边缘》2006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山奇网站:www.shanqimv.com

"山奇博客:http://blog.sina.com.cn/shanqimv

 

 山奇&加藤中日民间对话《七日谈》连载1

无锡灵山大佛--山奇摄


加藤嘉一(Kato Yoshikazu)

"1984年出生。日本伊豆人。

"作为日本公派留学生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就读本科,获2006年留学生学习优秀奖本科生奖。

"前任北京大学日本人协会会长,现任顾问。

"2003年来到中国后至今,作为组织者、策划人、发言人、主持人参加过四十多个中日交流活动、国际学术研讨会;如东京大学-北京大学“京论坛”、中国人民网-日本一桥大学“中日产学论坛”、人民网“强国论坛(中日)”、日本国际交流基金“留华网”等。

"作为评论员、嘉宾、作者参加过四十多个中外媒体活动,一百多个采访;如凤凰卫视《全球连线》 、中央电视台CCTV9《DIALOUGE》、CCTV2《对话》、CCTV4 《同乐五洲》、中国国际广播电台《People in the Know》、瞭望东方周刊《东游记》、南都周刊、法制晚报《老外说事》、环球时报《奥运专版》、日本著名媒体NHK、周刊『东洋经济』、朝日新闻『AERA』、『论座』、共同网『My Opinion』等。

・ 『产学联合之路-中日产学论坛』(编委、论文作者)2006年由海洋出版社出版 《回顾日中关系的2005年》(论文)

"加藤能流利使用日文、中文、英文三种语言,经常担任同声翻译。

・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担任日语教师。

"爱好跑步、思考、沟通。

 

 

 山奇&加藤中日民间对话《七日谈》连载1

无锡蠡园


朋友们的赠言:


强烈的好奇感,使我一气呵成地读完了这本书。纷纷扰扰半个多世纪的中日话题,是如何在当下两国年轻人身上体现的?《七日谈》巧妙地以二人对话的形式,活灵活现地表现了两种思维:没有对错,没有优劣。有的是带给读者的不同视角与思考!著名的音乐人山奇,用写作的形式完成对人的思考。既让我惊讶,又让我觉得这是才华横溢的他,身上发生的又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

——杨阳   导演


                                

今天,全球化浪潮日益深化,国与国之间的“墙壁”逐渐降低,人、物、信息、资金等各种要素都超越国境不断来往。此时此刻,我们应该深刻地认识到具有不同文化的国家或人民之间交流的重要性。而如何构建中日关系对于亚洲未来的和平极为重要,只有两国的人民不断展开多层次的积极沟通才能实现。在这个意义上,我由衷希望今后中日两国人民能够像山奇与加藤那样,在尊重对方立场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交流。因为,坦率真诚的交流才是中日两国、甚至亚洲人民实现相互理解的推动力量。

——西 原 春 夫   亚洲和平贡献中心理事长 早稻田大学前校长

加藤嘉一,一个普普通通的日本留学生,但他给人留下的印象绝不普通。眼睛里总是闪烁着智慧的目光,身上总是带着一种求知的激情,嘴里讲着一口地道的、富有思想哲理的、令人折服的中国话。无论是他策划、组织的大学生东亚论坛,还是他利用业余时间去给普通中学生教授日语,他都将促进中日两国青年的交流融入到了他的日常生活当中。他与中国音乐人山奇的《七日谈》,从生活到文化,从经济到政治,从历史到今天,无所不谈,而且还能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达到相互的理解,实在是令人欣慰。中日两国的青年如果都能像他们这样交流,中日两国就一定能够实现真正的相互理解,就能世世代代的永远友好下去,就能共同为世界和人类的和平发展做出贡献。

——徐一平   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主任

 

去过日本六、七十次,印象最深的是日本啤酒很好喝。围棋是和平年代没有硝烟的战争,但同时也是交流和沟通。在和平年代,交流和沟通很重要。

——马晓春    围棋九段


山奇的书《七日谈》以沟通为目的,非常好。就像音乐一样,架起了一座通往心灵的桥梁。

——孔祥东   钢琴家

 

到日本的第一感觉就是干净。日本人有很多的优点,讲礼节,公共场合不打手机,不相互干扰等,有好多我们要学习的地方。但日本的人情味比较淡,日本的音乐比较西化,和我们的不同。我觉得,日本人,特别是年轻人,一点都不了解中国,中国的年轻人也不了解日本。所以,沟通很重要。《七日谈》让大家增加了了解和沟通的机会,我认为很好。

——王晓京   音乐人


我曾经在一家媒体上发表文章,号召全国的娱乐记者向山奇学习。为什么这样兴师动众去煽风,恰恰是山奇的“安静”打动了我。我是他来北京接触最早的音乐人,那时的他还是来自无锡的一个记者,但他的安静之中蕴含的大气和底气给我深刻印象。和山奇面对面是很舒服的感觉,走到今天的山奇依旧是值得我去“吹捧”的朋友。

——黄燎原    乐评人

 

认识山奇好多年了,他是那种特别会去了解和理解别人的人。看了《七日谈》,我觉得换位思考很重要。通过对话和沟通,我们可以了解对方的国家,了解很多背后的东西,从而达成更多的共识。

——李静  主持人

 

山奇在我心中,始终是个文化人,是一个有为青年的杰出代表。我最初认识他是在十几年前,他刚刚来北京,最初是写歌的,我感觉他是满怀梦想的年轻人。十年之后到今天,山奇虽然羽翼丰满,但他始终坚持过去的梦想和原则。在当下鱼龙混杂、热闹非凡的娱乐圈,山奇最让我欣赏的是他的不事张扬和谦和儒雅。10年时间,他和当初基本没有大的变化,他的笑容依旧是那样纯净,对人依然真实,这令我对他刮目相看。
——常宽    歌手

 

我欣赏山奇,是因为他的自知之明和进退自如。在这样一个盛产噪音的时代,山奇代表了音乐所应该呈现的一种理想状态。我和山奇身上共有的是对音乐品味的尊重和价值的守护。与其让我制造“噪声”,不如让我的耳朵闭合。我崇拜贝多芬,是因为他创作了真正的人类天籁之音——音乐,我希望自己能远离噪声,与真正的音乐拥抱。我和山奇是好朋友,就是基于我们对音乐的崇拜和对自由的珍惜。

——程琳    歌手

 

我认识山奇约有10年,他的不张扬而做事却“不同凡手”,给我以深刻印象。他的外表如其人,心中很有底,很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不为他人的价值所摆布,也就难怪他能在这翻云覆雨的娱乐、媒体行业中一路行来,“逆流而上”。我想那是因为他看得清楚,还有他思路明确 ,并具有善于思考的能力以及他个人乐于体验人生和专业经验所赋予他的直觉,这些让他拥有别人拿不走的优势。

——韦唯    歌手

 

 山奇&加藤中日民间对话《七日谈》连载1

“秋水文章”--书画金石家李燕生书

 


一个星期有七日,上帝创世亦七日。
第一日:帝造天与地,昼与夜。
第二日:帝分海洋与土地,设植物花果。
第三日:帝以光定季节,司昼夜,以星辰传递光线。
第四日:帝布海洋万物,陆地禽鸟。
第五日:帝设地上走兽,终於,造人,分男女,以御众生。
第六日:从无至有,帝完成创世纪。
第七日:帝休憩,定第七日为圣日。
                               -----《旧约圣书》


七代表一个轮回,一个轮回获得新的生命。
在这循环的七日里,我们对这七日里感悟的东西有所感动。

 

 山奇&加藤中日民间对话《七日谈》连载1

“真水无香”--书法家浦秉义书


目录

序一:沟通:和合之桥

序二:两位“勇士”

Day 1 | 觉悟 有
Day 2 | 觉悟 情
Day 3 | 觉悟 真
Day 4 | 觉悟 生
Day 5 | 觉悟 善
Day 6 | 觉悟 美
Day 7 | 觉悟 无

后记一:杯中余香(山奇)

后记二:感谢北京(加藤嘉一)

 

 

 山奇&加藤中日民间对话《七日谈》连载1

太湖夜月--刘五一摄

 


序一
沟通:和合之桥
                     
两位分别来自中国和日本的青年山奇和加滕以对话的方式完成了这样一本名为《七日谈》的著作,起初听说此事时就有一睹为快的冲动。在纷繁复杂的中日话题中这两个年轻人会带来什么样的观念新意?读过书稿,既为他们的真诚所感动,也为他们广阔的视野和丰富而敏感的生命体验所吸引。他们的努力鼓舞了我们对于两国未来新一代的信心,也让比他们年长的我们惭愧,这样的事情其实他们的上一代人就应该做、也可以做,但显然做得不够。《七日谈》也引发了我关于“沟通”必要性和重要性问题的一点随想。
就中日互相间的研究和认知而言,长期以来似乎日本要远多于中国。大半个世纪以前就有学者指出:“‘中国’这个题目,日本人也不晓得放在解剖台上解剖了几千百次,装在试管里化验了几千百次。我们中国人却只是一味的排斥反对,再不肯做研究工夫,几乎连日本字都不愿意看,日本话都不愿意听,日本人都不愿意见,这真叫做‘思想上闭关自守’,‘智识上的义和团’了。”今天中国的日本研究肯定已不是半个世纪前可比,今天的中日交往也并非半个世纪前可以想象,但大多数中国人对于日本的认知又有多少实质性的长进?由此类推,我们对于俄国、对于印度的了解又有多深?在所谓的“地球村”里,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空间感,已经因信息技术和航空技术而大大缩小,但人与人之间、心与心之间的距离似乎并没有成比例地缩短。而与技术能力包括军事技术能力的成长相对应的精神文化沟通能力能否同步跟进成长?这是人类面临的大课题。我一直盼望中国的电视台能够制作播出类似《告诉你一个真日本》《告诉你一个真俄国》《告诉你一个真印度》这样的系列节目,我认为这些选题恰恰是国家传媒的一份核心任务,而且同时应该有真诚而国际化的《告诉你一个真中国》在世界各地传播,当然精神文化的交流远不是某种作品形态的任务,而应该是持久丰富的系统工程。只有与对方的了解和理解深入了,心与心的距离接近了,和平与和谐才具备理性的精神的基础,所谓的“威胁论”或者“崩溃论”也才会更多地失去市场。
两位青年朋友的对话体著作《七日谈》就是这种令人期盼的开端。真希望他们将这个开端延续成为周期性的规划,比如五年、十年对话一次,话题更集中,随年龄的增加、阅历的丰富、学识的累积,每一次对话会更精炼深刻。我们也有理由期盼中国与俄国、中国与印度等各国青年和学者之间能有这种开诚布公而又自然挥洒的系统交流,内容可以自由,形式可以多样,构成中国与世界交流百花齐放大格局中一道风景。
日本驻中国大使馆前经济参赞津上俊哉曾深有感触地说:“像日中这种以互补形式达到双赢的两国关系在世界上比较少见。同时,像日中这样停滞不前,没有发挥出潜在能量的两国关系也比较少见。这实在让人惋惜,不仅为日中双方,还为整个东亚地区。”中日两国的有识之士都在期望双方沟通与合作的深化。
愿《七日谈》成为注入沟通之海的一股清流。

华人文化集团董事局执行主席 中华遗产杂志社主编  资深传媒专家
夏骏
2007.6.2

 山奇&加藤中日民间对话《七日谈》连载1

“枫桥夜泊”--书法家浦秉义书

 

序二
两位“勇士”

《七日谈》是中日民间人山奇与加藤经过一周时间的“交流”编成的一篇美好的故事。在我看来,两位“勇士”的行为的确符合我所担任所长的日本国际交流基金北京事务所“在中日两国,尤其是青年之间促进对话与交流”的方针。因此,我很高兴能够看到这次“对话”的实现。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是下属于日本外务省的独立行政法人机构,旨在通过国际文化交流,加深各国对日本的理解,从而增进国际社会的相互理解,维护并发展良好而和谐的国际环境,为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做出贡献。在这一方针下,我们北京事务所积极开展着诸如文化艺术交流、日语在中国的推广以及日本学研究和知识交流等各项工作。

没有中日之间的良好关系就没有亚洲的和平,而良好的中日关系也一定会为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做出贡献。为此,增加中日两国人民相互了解的机会尤为重要,特别是年轻人的交流。交流才能加深相互的理解,现在的中日之间还是缺乏一些理解。值得庆幸的是,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于今年启动了中国高中生赴日本留学的制度,我衷心希望中国的年轻人能够多一些了解日本。

我认为,我们人类能否在这美好的地球上长久地生活下去取决于每一个人发挥自己所拥有的才智,并努力去与各种各样的人们进行“交流”。为此,接触并学习异国语言是促进国与国之间交流的出发点。在这意义上,我期待更多的两国青年能够像加藤那样积极挑战类似“七日谈”的沟通平台。

最后,我由衷希望“七日谈”能够成为推动两国民间交流、相互理解,最终使得两国社会更加美好的一座桥梁。

2007年5月8日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 北京事务所所长
藤田安彦

 

山奇&加藤中日民间对话《七日谈》连载1

山奇的“三自经”--自信 自由 自律(书画金石家李燕生刻) 

 


序 幕


2006年8月19日午后,一个充满了热度的下午。
阳光透过落地的玻璃窗。
一株高大的盆栽植物,张着肥大的树叶,把无数的绿色倾泻在室内。
山奇和加藤在东二环路边的一个高楼上,喝着冒热气的红茶,俯看二环主路上熙熙攘攘的车流。

因为是礼拜六,周边都特别安静,我们的聊天就从今天开始。
聊天的主体是山奇和加藤——两个来自不同文化而又一衣带水的国家的北大学子。
聊天的主题是关于中国与日本两国的历史、文化、音乐、电影、爱情、性、人生、娱乐、明星、艺术、审美、哲学、思想、建筑、旅游等方面的开放式的对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