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2007年第 6
期)
名人与茶
山奇:寄情娱乐茶水间
文/ 张舜尧
他是艺术空间里的一个亮点,是娱乐界里的一个惊奇。
他的理想主义推动了中国本土音乐的发展,尤其是摇滚乐的推广。
他还是个风雅茶人。和他品茶聊天,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更如沐浴一场思想雨露的洗礼。
他就是我国当代著名导演、音乐人、制作人山奇先生。
本期名人与茶栏目,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山奇那多姿多彩的娱乐与茶世界,一同来感受山奇那知性而优雅的百味人生。
聊天助茶兴
记者:听说您是在来今雨轩茶社看到《海峡茶道》杂志后主动与我们联系的,看来您对茶挺感兴趣啦。
山奇:对,以前喝茶挺多的,不过并没有做太多的研究,比较顺其自然。因为我们老家是在江苏无锡嘛,所以我们那边喝得比较多的是绿茶。我喝过很多种水的茶,有泉水、有湖水、有井水,还有一种经过处理的水,也都喝过。因为通常喝茶都是和朋友在一起聊天,聊天、喝茶基本上是等同的概念。有时候一喝就喝到半夜,因为聊得很尽兴、喝得也很尽兴,经常会聊到深夜。
记者:“聊天、喝茶基本上是等同的概念”,这句话说得够精辟,不知它们之间有何内在的关联?
山奇:除了看书、工作,我比较大的爱好就是喝茶聊天,聊天可以激发思想、灵感的诞生。最近出的第二本书《七日谈》就是聊天的记录,是我和北大的日本留学生之间作为民间的对话聊两个国家双方眼中的对方和自己,是一个聊天的记录,我们也是喝着茶、聊着天,新书将由东方出版社出版。
我们老家有一个泉水叫天下第二泉,名称好像是茶圣陆羽题的,很有名,很多文人雅客都为这个泉水题过诗。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就是因它命名的,二泉就是我们无锡的泉,天下第二泉。前段时间我写了一首歌叫《无锡城》,里面说到
“品品二泉泡的茶、听听家乡的摊簧调”,这是一种享受。
记者: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喝茶的?
山奇:我小时候父亲就喝茶,有一个泡得发黑的老紫砂茶壶。那时候他经常泡茶,也不讲什么茶道,在我们江南每家每户都喝茶的,所以我们从小也会跟父亲一起喝茶,可以是不知不觉的接受的,没有什么突如其来的变故,慢慢地就喝了。
记者:您通常都喜欢喝些什么茶呢? 为什么喜欢这些茶?
山奇:小时候一直喝的是绿茶,到后来才慢慢有红茶。最早遇到的红茶不是中国的,是袋装的红茶,那时候好像是很贵的红茶,叫立顿红茶,觉得特别稀奇。当时我觉得我很喜欢绿茶,我觉得红茶我不是特别喜欢,可能是跟小时候的习惯有关系,像我们不管走到哪里总觉得家乡的菜、母亲的菜做的是最好的,因为小时候的胃养成了,所以你现在让我吃西餐我还是不习惯、让我喝咖啡我还是不习惯,我还是喜欢茶,所以我喜欢中餐和茶,还是东方人的胃口、中国人的胃口,从小养成的。
我喝茶也是一样,到了北京可能慢慢喝很多,北京走亲访友的时候可能喝花茶比较多,茉莉花茶比较多,晚上怕影响睡眠还会喝点菊花茶,清火,又不会影响休息。
我喝茶和我做任何事情一样都是顺其自然的,没有什么刻意,我不会因为什么原因去做,也不会因为什么原因去喝,遇到什么就喝什么。我也喝普洱、喝红茶,也都喝,大红袍、铁观音,但是我以前更多地喝的是绿茶,因为红茶好像广东地方的人喝的比较多,我们江南地方喝绿茶比较多。现在好像普洱比较盛行,我到任何地方朋友们都会喝普洱茶,所以大家最近喝普洱比较多,也是喝茶的一种新的养生理念。
记者:聊天有助于茶兴,您谈得非常精彩,经常妙语连珠,充满了智慧与哲思,跟你聊天简直就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山奇:我比较喜欢聊天,聊天对我自己也是一种享受,因为人与人相处相互有付出嘛,思想的付出,思想的交换跟苹果的交换不一样,苹果交换一人交换一个还是一个,但思想的交换一人一个思想就变两个思想,可以得到很多,互通有无,得到一种启示,所以我挺喜欢跟不同类型的人聊天,但是不喜欢上网聊天,因为网上聊天是谁都不知道,我觉得我把时间耽误在上面是一种浪费,从小到大我都不喜欢浪费时间,约好的时间我一定是不到万不得已一定要遵守时间的。所以我老跟助手说因为你的迟到害得我迟到,这是我最不能容忍的事情,我觉得这是一种态度。
记者:喝茶、聊天都是一种休闲放松的行为,对于像您这样工作异常繁忙的人士来说,喝茶聊天不啻于一种奢侈的享受,您觉得呢?
山奇:上次一个记者采访我,我说我有一个很好的愿望,就是到我的老家惠山脚下的茶馆里找几个老朋友喝喝茶、打打牌,我觉得这是一种享受,但是我做不到。这么很简单的事情,可能我那些老朋友觉得这是多么简单能做到的事情,但是我做不到。所以环境不一样,所处的空间、时间都不一样,很多看似简单的事情,反而不容易做到,所以需要不断地调整。
那么多年来从物质上来说我并不富裕,很多人不会理解。觉得那么多年做下来都做得那么优秀、那么出色,但是我不是一个注重物质的人。生活还不错吧,有房、有车,但是不是特别富裕的人,我唯一的财富就是朋友。其实我很多朋友没有时间去巩固的,所以我真正的朋友都是建立在思想沟通的情况下,大家还是朋友。因为工作忙碌没有时间去应酬,通常往往见到的都是因为工作关系。在工作的范畴里边去寻找一些精神沟通的人,我们时间太有限了,特别少。我手机里有5000个电话,我一人要见一面我就见5000次,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只能有所选择。但是很多朋友是不一定因为不见面而疏远的,这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无法回避的事情,真正的朋友没有时间去沟通。所以说要说到喝茶,其实特别缺少时间去谈文论道喝喝茶,有时候我觉得三五好友去喝茶聊天简直就是一种奢望。
读书如品茶
记者:除了喝茶聊天,读书可以说是您生活中不可割舍的内容。
山奇:书本是人生最好的老师。自小学三年级开始读书以来,我每天都离不开书,有些长篇小说甚至读过几遍。《约翰"克利斯朵夫》就是这样,不同时间段的读后感都不同,感觉自己在哪方面和主人公相似,哪方面需要改变等等。这本书的确给我很大的启发,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偶尔会清楚地回忆起文章中的词句。”
记者:有人形容您的性格有种娱乐圈难得的淡定,这是否与您热爱读书息息相关呢?
山奇:人的每一步提升,都和自我吸取营养有关,营养来源于哪里?就是书。虽然也来源于周围的人和事对自己的励练,但是书的帮助是最大的。我经常和年轻人说:人生只有一次,读书却可以让大家感受很多人的人生。我自己的心理年龄永远是28岁,因为读书令我有活力,随时可以挑战自己。
我读书几乎不选择书的类型,无论什么书,都觉得能学到知识。通过读书去学习别人的态度、做事的办法,间接就可以得到很多指引。读书可以帮助我们成长,我认为不读书的人是苍白的,是没有光彩的。最令我骄傲的是大学毕业之后几乎每一天都要看书。读书的感觉,就像是在和一个有好感的人约会,在享受两个人的对话时间。阅书无数却不厌倦,是因为读书会让我有种心灵的归属感,让心灵有家。
记者:您对您的书《走在娱乐界的边缘》是如何看待的?
山奇:我希望这本书像茶,不是饮,是品,长时间去品,也希望我的朋友仔细阅读以后,给我留一些阅读的感受。有一天我可能聚集一些人谈一谈这本书的读后感。到时,我自己也会以一个读者的心态来谈谈。
记者:你觉得,写书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山奇:写书一定要有沉淀的东西,没有沉淀就禁不起时间的考验。
记者:看来读书与品茶有许多共通之处,不知读书给你带来了什么?
山奇:对我来说,读书就像品茶,有时候一想到回家会看书就像是约会的感觉,觉得读书是一种很美好的事情,我就说如果一个人能够把读书当作品茶了,我觉得他读到一定境界了。现在很多年轻人不读书,我的很多学生第一本书是我的这本书,他们很多人不读书,所以他们有时候说开始想读书了,我会一直呼吁他们去多读书。
记者:您读书的出发点是什么,有没有功利性的成分在里面?
山奇:我读书没有功利性,我做任何事都不具功利性,因为我觉得任何带有功利目的的事情都不是我们想要的东西,都只是一种功利行为,对于你心灵的感悟和境界的提升都会有制约的。所以我不赞赏带有功利的态度去做事情。但是很难,这一点很多人都做不到,很多人都是为了得到才去做。有一句古话叫,有心栽花花不开,你要想得到往往得不到。我说名利就像水中的皮球,你追的越紧它离你越远。所以成功都是自然为之,所有的成功都不是刻意的,都是自然的行为,任何刻意的行为都是短暂的。所以我觉得这种人生态度就像我们喝茶的态度是一样的,淡然、自在,顺其自然。
做到这些很难,但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慢慢地去磨。因为你再浮躁也改变不了,很多人着急,着急能得到结果吗?得不到,着急只会做坏事情,把事情做砸了,所以这是一种心境。我觉得很多心情通过喝茶是可以得到的,喝茶像钓鱼一样,钓鱼也是培养心境的一种行为,那种淡定、那种执著、那种沉稳、那种坚持,这些都是要培养出来的。缺少这些东西我觉得一个人很难走向成功,但这种东西又不是一天之内得到的,它是一种历练、一种过程。所以我就说成功是体现在我们每一个脚步里,我们每个脚步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是成功。
人生似佳茗
记者:苏轼有句名言:“从来佳人似佳茗。”人生也是如此,您在品茶过程中又有哪些人生感悟呢?
山奇:
品茶就是品人生,我在我的第一本书《走在娱乐界的边缘》的发布会上,发布会就在来今雨轩茶社举行的,当时选了好多地方,后来看到那个地方就情有独钟,就定了那里。我在发布会上说希望大家读这本书就像品茶一样慢慢地去品,里边有很多深入浅出的东西,所以我就说读书跟品茶是一个概念,读书就是读人生,品茶也是品人生。
其实就像两年前我辞职抛掉了一切浮华的东西去北大读研究生,读的哲学系美学专业,很多人不理解,其实我觉得这个很简单。像我们喝茶一样,茶壶里的水只有倒了旧的才能添新的,我们在人生的路上有很多东西是需要丢弃的,你丢弃了老的才能得到新的东西。我们的思想也一样,抛掉了一些陈腐的观念才能获得一些新的理念。所以我就说喝茶跟人生是一个概念,有很多相近的东西,所以这需要有一些悟性,你悟到了就得到了。
这也是一种顺其自然,倒没有刻意地去琢磨,其实茶和岁月一样,淡淡的、无味的,带有一点苦涩的,人生就是这样,人生很悠长、很自然或者很平淡。其实茶也是,但是只有在平淡之中才能去获得真正的道理。所以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喝茶,其实他就喜欢这种平淡,平淡之中的得到,一种悟性。
记者:在您喝茶的历史中,能不能给我们谈谈您印象最深的一次经历?
山奇:我记得我最有印象的一次喝茶,其实经历不长,比较早的时候,有一次我们和几位朋友在杭州的九溪十八涧,杭州后面的一个山上,有一个风景九溪十八涧,那一路会走过溪水和小河。我们特别累,爬山嘛,也特别渴,路过了一个村叫龙井村,我们在一个小茶馆坐下来泡了一杯龙井茶,那个时候在身体特别疲乏的时候,又是特别口渴的时候,那一杯茶对我们来说觉得特别的有味道。那时候觉得是一种及时雨一样,那个茶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喝的时间不长,坐一会儿,但是印象很深刻,龙井茶,很清澈、很甘冽。
记者:对喝茶的场所您是如何看待的,您喝茶通常都在什么地方?
山奇:我通常聊天的场所就是茶馆,我们楼下有一个茶馆,叫广大庆福,每次我都在那儿喝茶、采访、聊天,后来有人说这个茶馆是不是你开的呀?还有来今雨轩,抬头就见天安门。天气不冷的时候在茶馆门口平台上晒晒太阳,特别好,特别安静。所以有时候喝茶就是喝的一种感觉,不是为别的,没有什么很深的道理在里面,完全是为了舒服。
其实喝茶就是很平凡的行为,只不过有人喝茶是为了解渴、有的人喝茶是为了品位,看你需求。我觉得可能跟每个人的心境有关系,就是当你内心需要一种平和、需要一种淡定的时候,可能喝茶是最好的方式。所以通常我不喜欢酒吧,酒吧太闹,酒吧可以让很多年轻人一时地释放自己的情绪,但是很难静下来去做一些思考,所以可能喝茶跟年龄也有关系。青春年少的时候更喜欢酒吧的那种奔放、热闹,当有了一点沉淀以后或者有了一点年龄以后他可能慢慢地会享受喝茶的乐趣。
记者:在您看来,喝茶与人生有什么必然的关联吗?
山奇:
我就觉得喝茶其实也是一种修身养性,做人也是一种修身养性,其实一个道理,就是人是一种修炼的过程,修炼自我、修炼内心。但是很多场合这种观点是不被人理解的,特别是在名利场所他们不理解,很难理解,所以我的聊天也是有对象的,跟什么人聊什么事,所以每个人都会觉得我跟他们都很好,我跟每个人聊的话题都不一样。
记者:最后,请您对《海峡茶道》杂志谈谈个人的看法好吧?
山奇:这是一本很有品味的杂志,在浮躁的年代出这样的书,很有胆略、很有魄力。可能它的经济效益不如其它娱乐杂志,但就像音乐除了流行音乐以外,同样需要古典音乐、需要交响乐、需要小夜曲。所以,我特别希望《海峡茶道》越办越好,给生活带来一缕茶香。
记者手记:不知不觉间,近三个小时的采访已接近尾声,记者还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听山奇聊天,在放松心情的同时,感觉灵魂受到了一次洗礼。对于他来说,一切都是顺其自然的。除了“三自经”(自信、自由、自律)以外,他还有一个一直遵循的东西就是宠辱不惊、顺其自然,他的人生态度就是不卑不亢,从容、包容、宽容。这些闪烁着智慧光华的思想犹如那缕缕不绝的茶香,伴着初夏的微风飘逸开来,沁人心脾,余韵不绝……
2007.4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