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感谢北京
加藤嘉一
认识山奇大概一年多了。还记得,有一天在一家酒吧里等着山奇,等了一个多小时,他当时工作很忙,我们是通过一个朋友相遇的。因为时间不早了,我们只聊了半个多小时,但聊得特别投机,我们交换了想法、价值观、人生观等。那时我发现,人与人之间只要有足够的意愿,两个人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沟通得很透彻,把偶然的相遇变成美好的关系,即使是中国人与日本人之间……
见面几次后我们就决定进行“中日民间对话”,其实谈不上是对话,而是一种“聊天”。我们没有任何准备,没有主持人,只是跟平时十几分钟的聊天一样,按我们的思路与兴趣进行沟通,很顺其自然,这次只是时间长了一点。
从“聊天”到今天,在时间上有半年以上的流逝。不过,我们是积极看待这段流逝的。当时,从两国民间相互理解、信任的角度看,中日关系还很敏感,政府和民间都没能预备冷静认识、处理突发性事件的状态。在那样比较艰难的时刻,我们出于“在两国社会之间引起更多的民间交流,让更多的朋友参与沟通的平台”,以文化与人生为切入点沟通了7天。而今天,我很高兴这本对话小书能够面世,因为在这段时间内,两国领导人进行了“互访”,并且确认了战略互惠关系,这对于两国民间在意识层面上的提升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且,2007年“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是我们民间人最有动机与条件进行文化交流的时刻。当时,我和山奇没预料到两国领导人的互访或者“交流年”的确立,但现在看来,我们的意愿反映于现实,我们的行为也并非偶然。
在这里谈谈山奇。在我眼里,山奇是个思想人。他平时从事的是音乐、电视、娱乐,但他通过自己作为制作人、导演进行的一切工作所表达的是他的“思想”。他对自己很严格,把人生看作“自我提升”的过程,对于在社会或者周边发生的一切情况做出自己的反映。值得敬佩的是,他平时百忙当中经常到各所大学或者机构作演讲,鼓励年轻人,传达他的思想。而他主张的“三自经”对我人生观的影响极大,“自信、自由、自律”已经也成为我观察社会,提升自我,寻找快乐的主旋律。感谢山奇,相信我们的友谊是永恒的。
最后我谈一点感悟。我来北京已经四年了,还记得四年前,一句中文都不会、一分人民币、一个中国朋友都没有的自己,着陆到北京机场的那瞬间。我从“零”开始在华留学,现在回顾起来,自己还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虽然走过来的路充满着困难,但痛苦的背后总是也充满着快乐。感谢北京,北京是让我奋斗、成长的地方。感谢我周围的所有朋友与老师,没有你们对我的鼓励与关怀,我是绝对不可能生活到今天的,我一定会坚持到底。
2007.4.19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