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女声的“战争”快要临近尾声了,但各地的大赛还在此起彼伏。“硝烟”依然在弥漫。
我组织过各种大赛,也担任过各类评委。虽然没有评过“超女”,但去年参与过江西电视台的同类节目“绝对明星”的评选。
当我看到成群结队、成百上千的年轻人来海选的时候,看到他们兴高采烈又紧张万分的时候,我是多么不忍心中断他们的演唱,却又不得不按铃,因为时间的关系。
观众众口难调,评委也是观点不一。选手一直把评委当作老师,可我一直想说,评委其实代表了观众,而且代表的只是部分观众。
作为评委,我知道选手要什么?作为栏目,我也深知主办方要什么?前者要知名度,后者要收视率,各取所需。
所以,去年当我在看“超女”总决赛前,我就知道,结果已经不那么重要了,今年也是如此。这场“运动”真正的赢家只有一个,那就是主办方。每一个选手其实只是其中的一枚“棋子”,一枚会唱歌的“棋子”。
每一枚“棋子”都有梦想,不能因为梦想的不现实就不许他们做梦。他们在这个舞台上的每一次闪亮,都将在他人生的回忆中刻下深刻的印记。尽管大部分“棋子”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但梦想和破灭的梦想在他们成长的历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一课。让他们保留一点做梦的权利吧,因为,青春是那么美好。
梦想一次次地破灭会带来人生一次次的清醒,然后走向成熟。这是我想告诉大部分比赛失利者的话。
另外,我还想告诉胜出者,这里我不说是成功者。因为,一次胜出,不等于永远胜出。每一次胜出,都多了一次失败的机会。在他们今后的路上,能否走到最后?能否做到最好?还有很多的事要做。不光是唱歌,更重要的是做人。长路漫漫,任重道远。
前不久,看到一幅广告宣传,称“亚洲英雄——李宇春”。我不知道它的策划者是如何定义“英雄”的概念的。我想,如果“英雄”也可以被炮制的话,中国大地将会“遍地英雄下夕烟”了。不过,被炮制的“英雄”是没有生命力的。还是回到人间,脚踏实地为好。
“超级女声”,一个让人又爱又怜的名字。她是一次娱乐的狂欢,决不是音乐的胜利。
前一篇:有感于何勇复出
后一篇:山奇和加藤关于中日民间的对话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