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2/mw690/49e5fdffxd1559bddf1c1&690
巢栖林/文
不得不承认,《人再囧途之泰囧》是一部搞笑好看的电影。不过对这部电影的片名,我琢磨再三,还是有话要说。
片名中有一个生僻字“囧”,其实是和另外一个相对不那么生僻的字“窘”既发音相同,意思也比较接近,都发音“jiǒng”,也都有“窘迫、难堪、无奈”之义。如果要转换成QQ表情,最贴近的应该就是“糗”http://s9/mw690/49e5fdffxd155cde04a78&690的表情了。明白了“囧”为何义,“囧途”就不难理解了,也就是“尴尬旅途”的意思。
如果要用“旅途”组合一个短语,我想很多人首先就会想到“人在旅途”。我记得以前上学时,很多同学“在”“再”不分,“在路上”写成了“再路上”,老师还专门指出这个问题。再后来有了电脑,很多人用的拼音输入法,也经常“在”“再”不分。虽然都是混淆,但有本质区别。前者是使用错误,后者是校对失误。
回过头来看《人再囧途之泰囧》这部电影的片名,要表达的意思显然是“人在囧途”。我之所以说得这么肯定,是因为在这部电影之前,还有一部电影,同样也是由徐峥自导自演的,片名就叫《人在囧途》。
可是,作为《人在囧途》续篇的《人再囧途之泰囧》,为什么就变成“人再囧途”了呢?是校对失误,还是另有深意?我想应该不是校对失误,导演和后期制作人员不至于粗心到如此低级的程度,把“再”放大加绿重点突出还弄错了。既然如此,那就是有意为之,“故意”表述成“人再囧途”了。
为什么要这样“故意”呢?我想,无非就是要说,“人在囧途”是第一次囧途,“人再囧途”则是第二次,也就是再次囧途。如果这个逻辑成立的话,那么我不知道当第三次、第四次囧途时,该要如何表述?难不成表述为“人又囧途”、“人四囧途”?
正在这般质疑的当口,我看到了2012年第12期《咬文嚼字》上面的一篇文章,说的也是给作品命名之事。据说莫言的小说《透明的红萝卜》以前不是“透明”的,而是“金色”的。他的恩师徐怀中大笔一挥,就把“金色的红萝卜”给改成了“透明的红萝卜”。我觉得这一改,无色胜有色,“透明”比“金色”更传神。还有一位作者写了一篇《坚硬如水》的小说,编辑觉得,水是柔软的,怎么能够“坚硬如水”呢?所以给改成了“坚硬如冰”。虽然改得更加切合实际了,却也失去了不少韵味和回味。所以作品之名,改得好则好,改得不好,是要失分甚至失败的。
上面列举的两例,有如“花开的声音”那样的表述,皆在艺术手法和语言修辞的范畴;而“人再囧途”与之不同,涉及的是语法问题。我不管你怎么改、怎么标新立异,你总得要从语法上讲得通、说得过去吧?“人再囧途”从语法上就说不过去,就像“人再旅途”从语法上说不过去一样,是属于老师和语言学家纠错的对象。
所以,不管《人再囧途之泰囧》票房多么高、多么受到热捧,在这里,我还是不得不遗憾地通知:《人再囧途之泰囧》,你的片名使用了错别字!
2012.12.21中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