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8/middle/49e5fdffgc4d804213d87&690
▲看动画片看呆了。
巢栖林/文·图
和几个朋友一起晚餐,朋友将其爱女一同带来。此女年方六岁,留着一头“西瓜皮”的发型,煞是可爱,可谓时下流行所称“小萌女”吧。
自我走入餐厅,小萌女就一直在看电视,晚餐时分,正是动画片时节。她的眼睛紧盯着电视屏幕,目不转睛,专注得甚至不舍眨眼。我说小美女吃饭了,她看也不看我一眼,眼光像打靶一样坚定地钉在电视上。周围的人说什么、做什么,都与她无关,都不能吸引到她,都影响不到她对动画片的喜爱。
直到动画片唱起童声的片尾曲,小萌女才回过神来,才开始“目中有人”,打量起这一桌子陌生的长辈。甚至在没有动画片的时间里,她还有些若有所失,神情呆滞迷离。直到后来慢慢与一桌人熟悉起来,她才彻底把动画片抛到脑后,逐渐恢复了一个儿童天真的本性。
有小孩在的地方,小孩总是大人们的布娃娃“玩具”。当我们逗着小萌女说话的时候,一开始她还有点害羞,紧抱着妈妈的脖子显得不好意思。但是很快,她就大方起来,和我们有说有笑,还有板有眼有肢体语言地给我们讲起了故事。最后她的顽皮也掖不住了,落落大方地爬到我们这些叔叔阿姨们的身上来。她的活泼令我的镜头快门也没赶上,查看拍摄效果,好几张动感照片拍糊了。
由小萌女约半个小时从静如处子到动如脱兔的转变,我想到了孩子的教育问题。我们常说一个人的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然后又讲性格的生成,似乎这些都是天生注定的,其实不然。性格的生成与我们的教育和环境莫不相关。
在就餐的半个小时时间里,动画片是一种环境,它让人变得安静和专注;大人们的撩逗是另一种环境,它让人变得活跃和愿意与人交流。而教育是什么呢?教育就是我们给孩子提供的环境。孩子是一个原材料,教育孩子的过程就是我们生产加工这个原材料,直至令其成为我们所需要的成品的过程。
天下父母都在望子成龙,但最终我们总是在成品中发现一些缺陷。譬如学习成绩很好,却不懂基本的礼仪礼貌,不善与人沟通交流,等等。类似这样一些遗憾,其实反映的就是教育和环境方面的欠缺。孩子在未成年阶段也就是受教育阶段,可塑性是很强的。在此阶段,你给他什么,也就意味着将来他成为什么。错过了这个阶段,“可塑”而未“塑”,则定型而难以再塑,为时晚矣。
所以无论性格还是习惯,并非先天生成,而在于我们的培养和引导。譬如孩子喜欢看动画片当然是好事,但如果整天整天地看,除了动画片之外再没有其他兴趣爱好,也不与社会和外界接触,这就需要引导和矫正了。这个时候的矫正,是相对容易和非常有效的。
那不看动画片了干什么去呢?我们可以带着孩子走出去,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和社会实践。这些活动,就是我们提供给孩子的另一种环境。孩子选择环境多是自发的、随意的,像电视频道,调到哪个频道就看哪个频道;作为大人,在充分尊重孩子选择的基础上,还可以给他们作出更好的推荐。
当然如果孩子格外打闹,我们又可“逆向思维”,多给他们提供一些动画片环境,让他们趋于安静和专注。每一种环境就是一个频道,而选择频道的遥控器在我们手里。我们想要打造什么类型的未来之材,取决于我们给孩子选择的频道和提供的环境,因此必须慎之又慎。
所以从细微处观察孩子的成长走向,并适时加以引导,给予他们更多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更加全面的发展环境,这是家庭这个提供原材料的“农场”和学校这个生产人才的“加工企业”都应该注意的。
2012.7.15下午
http://s15/middle/49e5fdffgc4d80a37605e&690
▲动画片看完了,这才开始“目中有人”。
http://s16/middle/49e5fdffgc4d80826289f&690
▲在没有动画片的时间里,她还有些若有所失,神情呆滞迷离。
http://s5/middle/49e5fdffgc4d8178f88b4&690
▲大家撩逗小萌女,小萌女则抱着妈妈,显得有点不好意思。
http://s7/middle/49e5fdffgc4d81b324be6&690
▲调皮而害羞。
http://s8/middle/49e5fdffgc4d813424dd7&690
▲和大家慢慢熟悉后,表情起了变化。
http://s5/middle/49e5fdffgc4d81dc9a384&690
▲开始给人讲故事了。
http://s7/middle/49e5fdffgc4d81fd69e06&690
▲好乐呵。
http://s10/middle/49e5fdffgc4d8226d19b9&690
▲“西瓜皮”发型的小萌女。
http://s9/middle/49e5fdffgc4d824353e38&690
▲顽皮地抱着叔叔。
http://s11/middle/49e5fdffgc4d825d563aa&690
▲恢复了孩童天真的本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