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差点拿走日本人的情报
(2010-09-10 07:17:25)
标签:
日本见闻研修李匆容李红东近江滋贺县日语情报 |
分类: [日本·研修] |
李匆容/文·图
在从上海至名古屋的飞机上,和我同一条座位的,是两名日本人,两名从四川、上海等地旅游回国的日本老太太。近3个小时的航程,我们在起身和递餐过程中相互招呼,搭上了话头,并愉快地聊了起来。
口头交流不畅不是问题,毕竟中日汉字还是有很多相通的地方,所以我们“纸上谈兵”,用笔写了给对方看。我们“笔语”了很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干什么来的,在日本呆多久,甚至多大年纪,结婚没有,家里几个兄弟姊妹都涉及到了。如果我们语言互通,交流一点障碍也没有,可能几分钟就把这些话说完了,然后又会陷于彼此沉默,百无聊赖。正因为好像有些理解,但又不能完全确认,我们围绕一层意思通常要兜好几个圈,最后箭落靶环,还未必能够钉个七八环。这样反而增添了交流的乐趣,好不容易“钥匙套开了锁”,则高兴得不得了;万一闹出“跑错厕所”的笑话,更是捂着嘴巴笑硬了脖子。
这是我第一次与真人版的日本人面对面“实弹演练”地对上话,而且遇上了两名“活宝”一样开朗开心的日本老太太。所以在飞机快要降落时,我试探着跟两名老太太商量,能不能把有我们刚才“笔谈纪录”的那张纸留给我做个纪念呢?当日本老太太明白我的意思后,脸色一下子变了,用英语跟我说了声“对不起”。我不甘心,又比划着说,那能不能让我拍张照片呢?这时其中一名老太太在纸上一笔一画给我写了4个字:“個人情報”。
我一看,问题严重了,涉及“情报”了。这日本人的安保意识可真强,随便写写划划的一纸“桃符”,居然也成了不可外传的情报。问题是这纸上的笔迹我也“参股”了啊,我也拥有“股权”啊,怎么就成她俩的个人情报了?但人家一而再地表示不愿意,我也奈何不得,毕竟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小愿望而已。只是还没踏上日本国土,我就患上了“情报综合征”,心里老有一种挥之不去的阴影,感觉自己好像与“间谍”、“特务”之类的地下活动挂上了钩,居然向人家索要情报。
所以后来在日本上班的办公室,看到柜子里放着几本“××情報”,我都有一种远离是非的避让,抬头一看到就把目光搬开去。但我越是懒得看那些情报,就越是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是“情報”。列车时刻表是情报,天气预报在日本叫“天気情報”,还有各种公开发行的“情報”杂志(点击查看图片:日本的“情報”杂志、这张广告单上多处提到“情報”、汽车情報)。我不禁怀疑,敢情这日本人都是搞情报出身的地下党?后来求教日语词典,这才真相大白,原来日本的“情報”(发音じょうほう,中文音“挤哦活”),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和资料。
中国的“情报”多指带密级的信息资料,不带密级的通常不会罩上“情报”那层神秘的面纱,直接叫信息或者资料。那么日本带密级的信息资料又叫什么呢?也叫“情報”。所以日本的“情報”其实是包括了中国不宜公开的情报和可以公开的信息资料,只不过能够让我们看到的,那就是可以公开的“情報”了。我忽然想起,我在国内其实也办理过“情报”这一文种,譬如“情况汇报”和“情况通报”,如果简称,不也叫“情报”吗?所以一下子觉得“情报”不那么“戒备森严”了。
2010.9.9深夜
(更多在日期间见闻随想文字及图片,欢迎随时访问本博客http://blog.sina.com.cn/likui浏览。感谢勇义小弟为本文友情上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