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末日”,每天都是——由《海云台》说起
标签:
电影文化李此今人生感情 |
分类: [心情·感悟] |
http://s6/middle/49e5fdffx80967fb5e605&690
巢栖林(李此今)/文
海云台是一个沿海旅游景点,位于韩国釜山。当一场类似2004年印度尼西亚的特大海啸在这里发生时,海云台便成了一部影片的片名。显然,与《后天》、《2012》一样,这也是一部关于“世界末日”主题的影片。
我的观影偏好随着自身年岁的增长与电影技术的发展而呈现显著的变化。以前注重故事情节,所以言情片和“战斗片”是我的最爱,课余与同学们和伙伴们谈论起电影里的情节,经常都是眉飞色舞、唾沫横飞。后来影像质量技术不断提高,从盒式录像到VCD、普通DVD,直至DVD9甚至蓝光带,所以再让我看那满屏的雪花片和马赛克,已经看不下去了。哥要的是高清。影音质量技术当然也在同步提高,从单声道到双声道,再到五声道以上的杜比和DTS、THX音效,我的耳朵,在变得越来越享受的同时,也变得越来越挑剔,再也听不下去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小县城里沿街广播中发出来的那种粗重而嘶哑的噪声。所以当很多人还在热衷于网上看片,并沾沾喜于完全免费时,我却一定要买了DVD9放在自组的家庭影院中观赏方才过瘾。对眼睛和耳朵的娇惯与宠溺,让我变得更注重一部影片的场面和气势,更注重其震撼与澎湃的程度,至于对情节与内涵的注重,反倒退居二线了。所以对一些影片,当很多人评说其前后衔接等情节安排与技术处理上的疏漏瑕庇甚至硬伤,我却往往会有自己不同的感受,只要影片中呈现出那种壮大的场面和在现实生活不可能或难能见到的画面,我就会心生欢喜,觉得不失为一部好片。至于其中的情节,可能很快我就忘却了,甚至根本没有理清,但这并不妨碍我从中视听朵颐的快意。
正是这种浅层次的喜好,使一大批灾难片诸如《天崩地裂》、《空中火灾》、《空中蛇灾》、《惊涛大冒险》、《水啸雾都》、《超强台风》、《大海啸》、《冰河期》、《灾变》进入了我的视野,当然更包括“灭顶之灾”的“世界末日”主题的灾难片。这些灾难片,情节多有雷同,场面也常有相似,无非就是地震、海啸、雪崩,无非就是水与火,以及尘土飞扬,但只要这些元素稍加调整,重新排列组合,就能吸引我的眼球。也正因为我这种偏重视听、轻看情节的偏好,使得当我初看《海云台》时,一度以为很不过瘾。《海云台》接近100分钟的时长,前50分钟似乎都没有切入正题,让人感觉像在看一部平常的韩国泡沫肥皂剧。但是从第51分钟开始,惊涛骇浪就来了,观者的眼泪也哗哗流下来了。奇怪,以前看灾难片,除了惊悚紧张刺激,从来没像这部影片给人的伤感难过惆怅。
《海云台》讲述的是一场灾难,更确切地说,是在讲述平常生活中的一群小老百姓,在突然面对一场劫难时的百态。金辉是国际海洋研究所的一名地质学家,因为潜心工作而疏忽了对老婆的关照,使得老婆在国外又结交了新的男朋友,并令3岁的女儿叫自己的亲生父亲为“叔叔”。当海啸袭来,金辉历经艰难救出女儿,金辉的老婆却被困电梯,就在上涨的洪水将要淹没她的那一刻,她终于在手机中告诉女儿:救你的“叔叔”就是你的爸爸!后来,金辉的老婆被人从电梯中解救出来,一家三口短暂团聚,却马上面临第二轮海啸来袭。在“先救儿童和妇女”的原则下,金辉的女儿被送上了救援直升机,父女方才相认,转眼又是生死两茫茫。如此揪心的场景,直叫人感慨血浓于水的亲情之珍贵。送走女儿,夫妻俩紧紧相拥,彼此说着“对不起”,但海啸已经扑面而来……
崔万植和妍熙是影片中另一对情侣。崔万植是一名远洋捕捞者,他的师傅正是妍熙的父亲。在一次出海捕捞中遭遇风暴,妍熙的父亲主张返航,崔万植迫于老板的压力,坚持继续捕捞,最终引发事故,妍熙的父亲因此丧命。尽管崔万植和妍熙彼此相恋,但因为此次事故,崔万植一直心有愧疚,不敢向妍熙表白,也不敢接受妍熙的爱意。直至一场海啸,两人都命悬一线,炽热的感情才火山迸发。崔万植在拉着妍熙向高处爬时,被高处跌落物砸入激流,妍熙紧紧抓住崔万植,崔万植唯恐将妍熙拖进激流,坚持要松手,此时,对话展开:“你要是放开我的手,我绝不原谅你!”“……”“你不爱我吗?你不是要和我结婚吗?”“我是真心爱你!”“爱我,那就得活下去!只有活着才能结婚,不是吗?”炽热之情表露无遗,但崔万植还是被汹涌洪流迅速卷走……
煽情,是《海云台》的一大特色。看过几十部灾难片,不少是纯粹的“救灾片”,表现的是一种众志成城、大无畏的抗灾救灾精神,最后,人们总是从灾难中找到了出路。这样的影片,可以当作是应急预案的演练片,其中不乏壮观的场面,观赏当时,也会为之震撼;但看过之后,还能经久留下印象的,实在不多。同样是轮船沉海灾难片,为什么《泰坦尼克号》能令人久久难忘,而特技效果一点也不逊色于前者的《海神号》却反响平平?恐怕关键就在于前者始终贯穿了一个“情”字,将罗丝和杰克的爱情置于大灾大难的背景之下,令这份本来浪漫的感情显得尤为凄美。《海云台》更是将这种表现手法运用到极致,其间穿插了不下于五条情感线索。正是这些爱恨交织的情感纠结在一起,最后又都抛到特大海啸这一灾难面前,给人的震撼堪比海啸本身,呼啸而来,席卷而去。所以,只有把后50分钟看完了,才知道前50分钟看似无关紧要的情节交代其实并非可有可无,而是完全必要。蓄势啊,什么叫“蓄势”?一条小溪,始终只有一条小溪的能量;但若拦腰截断,筑坝成库,再将库水泄流看看,那个冲击力!另外,众所周知,韩国是一个盛产帅哥美女的国度,虽然此片由《后天》原班人马制作,但男女演员可都是韩国人,帅哥美女的感情遭了灾,岂不更让人倍觉楚楚“可怜”、扼腕叹息?
近年来,关于“世界末日”、“地球毁灭日”的传言越来越盛,但是从相关影片来看,无论是早前的《后天》、《日本沉没》,还是最近的《2012》、《海云台》,我们发现,世界并没有停止运转,地球也并没有灰飞烟灭。哪怕“日本沉没”了,还有日本之外几百个国家屹立着;哪怕到了“2012”,我们最终还是到达了诺亚方舟,留下了人类得以继续繁衍生息的机会。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世界没有末日”,世界并不会彻底毁灭,顶多只是因灾的局部打击,我们担心的那种“寸草不生、片甲不留”的“世界末日”不会到来。但是换一个角度来看,“世界末日”又是存在的。譬如一个人因车祸突然去世,人都不复存在了,哪怕这个世界还存在着,但对这个已经离世的人来说,世界的存在又还有什么意义呢?所以要说“世界末日”,其实每天都是,每天都是每一个离世的人的“世界末日”。从某种意义上说,地球人的整体突然不复存在,与我们每个人陆陆续续相继离世,其“毁灭”的本质是一样的。《海云台》中多条情感线索的安插,大概就是为了揭示这一道理,告诉人们懂得珍惜,而不要等到“世界末日”真正到来,才知道一切已经不可能往回走了。
曾经有这样一个小伙子,他乘坐邮轮远行,海风吹拂,心下惬意,一时兴起,翘立船头,张开双臂,做起了《泰坦尼克号》中男女主人公“我心飞翔”的扮相。正在这时,邮轮加速,他一个趔趄,横摔入海!任凭他怎样呼喊,邮轮隆隆的轰鸣还是将他远远抛在了身后。就这样,他泡在海里,举目四望,海天相接,空无一物,哪怕一条小船也没有。白天烈日炙烤,皮肤一层层晒脱下来,晚上海水冰冷刺骨,冻得浑身哆嗦。最难抗的还是烟波浩渺却孤单无援的极度恐惧。这样几天几夜之后,终于有一天,他看见不远处有了一条小船,已经奄奄一息的他叫喊不出,便脱下红短裤,使劲地挥舞,最终获救。后来接受记者采访,他说,以前还有很多宏大的理想斗志,对生活有很多很多的追求,现在都没了。每天能够晒晒太阳,能够和家人在一起,能够感受到还活着,已经很满足了。这是一个从“世界末日”转身回来的人,可能只有他,真正看透了人一辈子是怎么回事。
《垂直极限》和《触及巅峰》都是讲述登山遇险的故事,登山之前豪情万丈,中途却遭遇恶劣天气和雪崩,身陷困围,特别是当粮食尽、灯耗灭、药用完、装备四散、风雪交加,眼见着同伴死去、自己又冻成了冰渣人,仍无人发现时,那种绝望无助,寒彻骨髓。看着这些灾难大片,我常常就从火热的生活中游离出来,随着剧情融入其中,仿佛我已置身那种绝境,然后回到现实,对生活会格外满足和珍惜。
我们多数人,难得有那名“我心飞翔郎”实身体验从“世界末日”转身的机会,而灾难片正好给了我们虚身体会的机会,譬如《海云台》。剧中东春是一个整天游手好闲的浪荡汉,他妈给他打听了一个应聘的消息,求他去应聘,他非但不去,还口出恶语,并怪罪于去应聘没有一双好皮鞋。他贫穷而可怜的妈妈于是去给他买皮鞋,结果海啸来了,她死在买回皮鞋的路上。镜头里一只新皮鞋漂来荡去,着墨不多,却看了令人心酸。东春再也没有机会弥补他对母亲的愧歉。所以无论友情、爱情还是亲情,都是那样的短暂和匆匆,当我们开始懂得去珍惜,可能已经没有了机会。
因为——“世界末日”,每天都是。
注:
1.楷体虚色部分为删节部分;
2.就在本文将要收笔,忽然弹出QQ新闻:智利发生8.8级强烈地震,并已引发大海啸。造成10万人丧生的汶川大地震也不过8.0级,8.8级是何等概念!果然“世界末日”,每天都是。
2010.2.27晚
本文发表情况:
1、发表于2010年第4期《深度》(常德)
原刊责任编辑:李寒露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