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宝鸡上地幔热柱环形控震圈8级巨震空间分布

标签:
转载 |
中国大陆中央宝鸡上地幔热柱
环形控震圈8级巨震空间分布
陈 伟
(原文 2009.12.28 )
中国大陆软流层控震热通道网络构造图
(陈伟,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学大会,北京.1996)
http://s10/mw690/003uUXaLgy6RzeqHDdLb9&690
http://s12/mw690/003uUXaLgy6RzerzwFBab&690
(上图九个8级巨震编号依顺序对应下表中的红色8级巨震震例)
http://s7/mw690/003uUXaLgy6RzdDJD0y66&690
http://s14/mw690/003uUXaLgy6RzdGDS9v2d&690
注:三种颜色表示了三类不同级别的地震,红色8级以上,紫色7-8级,兰色6-7级。
其中数据表明在宝鸡上地幔热柱环形圈边沿及内部地震分布如下:
(1)总数36例地震,占大华北一千年来6级以上强震的一半;
(2)8级以上特大地震9例,占大华北一千年来8级以上特大地震总数的四分之三;其中1556年华县8.25级特大地震历史记录死亡人数达83万,为世界之最;1920年海原8.5级是有仪器记录以来除了1950年西藏墨脱8.6级地震之外中国大陆内部发生的最大地震。
(3)7~8级大地震10例,也占大华北7~8级大地震总数的一半;
(4)6~7级强震18例,占大华北6~7级强震总数的近一半(45%);
(5)1303年洪洞、1739年银川、1695年临汾、1927年古浪、2008年汶川5个8级地震恰好位于宝鸡为中心500公里半径环型控震圈的外圈边沿;1556年华县8.25级、1920年海原8.5级2个巨震位于约300公里半径的控震圈内圈位置,地震能量释放强度最大;而1654年天水、1879年武都2个8级地震则接近于控震圈的中心位置。
(6)从宝鸡为中心500公里半径环型控震圈的外圈边沿一直到约1100公里半径圈范围内部(即500~1100公里半径区间内),没有发生过8级或8级以上特大地震,均为8级以下的地震,如1626年山西灵丘7级、1830年河北磁县7.5级、1955年四川康定7.5级地震等。
从宝鸡为中心约1100公里半径环型圈边沿位置再次出现8级特大地震,如1668年山东郯城8.5级、1679年河北平谷8级、1833年云南嵩明8级、1950年西藏墨脱8.6级、2001年昆仑山口8.1级地震。
宝鸡上地幔热柱500公里半径环型控震圈是中国大陆中央最大的8级巨震分布圈,而宝鸡上地幔热柱就是这些8级巨震最大的地球深部垂向能量来源通道。
了解和认识我们脚下的大地及其地壳运动和地球变化,是我们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