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曾在广西边防第一线部队工作17年,曾参与过上世纪70年代末的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80年代初的法卡山“战役”和之后的“炮战”及记不清的大大小小血与火、生与死磨练的月亮上的河,是14年前部队的一纸调令,让我进了繁华的大都市——广州。
边境荒凉,但硝烟弥漫;边境生活条件艰苦,但有祖国人民支持。
17年的边境生涯,吃过不少苦也享过无尽乐;17年的边境生涯,有无数个值得回味的故事:曾见证广西边防友谊关方向的从78年底越南“排华”(侨)、战争开始至结束、中越双方开始“边贸”的历史,还在友谊关现场目睹了从1979年5月21日至6月22日中越双方五次战俘交换的全过程。战争的残酷让我失去了不少的同乡和战友。这17年,也是我人生最美好的年华!
14年来,亮河在广州无时不在记挂着曾生活战斗过的广西边防的山与水、草与木和那儿的风土人情。回
“老家”看看,是我多年的夙愿。
今年“国庆”长假,终于抽出了时间也有了机会——
9月30日下午,我携家带口一起前往广西,了却了我的心愿!
7天6晚的日夜兼程,在战友的陪同下,先后到了边境重镇东兴(现已升格为市)、凭祥市,还去了防城港、北海市。在广西的边境一线行程1000多公里,见到了不少仍在部队或转业到地方工作的战友和当地过去要好的朋友。有的为了这一聚,还专程从桂林、柳州等地驱车赶到了南宁!
……
沿途,亮河用手中的相机留下了近2000张广西边关的美景和风土人情(也有影像)。
■金鸡山简介——
金鸡山古称梅梨岭,海拔511米,位于友谊关西侧,在友谊关举目右望,青石峭壁拔地而起,遮掩住西面半边天际。金鸡山山势险峻,巍峨矗立,山周围全是悬崖峭壁,威武天成,是南关边境线上最为壮丽的石头山。
金鸡山是1907年初著名的镇南关起义所在地,也是孙中山先生唯一亲历的一次战斗。
金鸡山山项有3个山头,呈鼎立之势,为兵家必争之要地,历代均设兵把守。
中法战争后,苏元春派部将马盛治于山上营造3座炮台,名为镇中、镇南、镇北炮台。炮台倚山筑成,均以石块砌成。严丝合缝,项拱呈圆,关筑石楼覆于其上。石楼高4米、宽7米,可藏兵数百,同时各筑有地下营垒两座,均以石块砌成,内置弹药粮草。每座炮台均处天然之势,并立石碑一块,说明建台的时间和经过,炮台内各安装德国克鲁伯兵工厂制造的120毫米巨炮一门,炮身可旋转180度。
据史料记载:当年把这数十吨重的大炮拉上数百米高的陡峭山上,是采取在高处用木头架起三角架,然后数百人用绳子把大炮往上吊的办法。有时一天只能前进数寸,托运这三门大炮竟用了9个月!
现镇南台上的大炮还在,其炮筒内尚卡住一发炮弹,成为游人的话题。镇中台大炮于建国前运往北京,现存于北京军事博物馆。
1981年8月25日金鸡山三炮台被公布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登上山项,极目眺望,百里河山,置于足下。越南的同登就在眼下,天高云淡之时,用高倍望远镜可清晰地得见越南的谅山市。
边境线上,群山起伏,层峦叠障,自北连至南门,形成拱卫南关之天然屏障。山头炮台座座,浮云朵朵,仿佛当年战场硝烟,蔚为壮观。
《广西边关采风(一):中国九大名关之一——友谊关 》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e5a37d01000f6s.html
·友谊关下见到的金鸡山
拍摄时间:2007-10-03 09:02:59

·镇北炮台
拍摄时间:2007-10-03 10:29:39



·镇南台的古炮
拍摄时间:2007-10-03 10:30:49
炮弹仍在膛中!



守关卫士的杰作

似花园的阵地

阵地上的宣传画

眺望友谊关


越南的群山,同登(城镇)也在其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