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敲章应该继续
(2010-06-04 08:51:46)
标签:
世博敲章印章杂谈感悟随笔 |
分类: ecam杂谈 |
虽然自己所住之处距离世博园区坐地铁只是十分钟左右的距离,虽然每次从南浦大桥经过的时候也从车窗望望世博园区,虽然自己的手头有好几张世博的门票,但世博开园已经一月有余,自己仍然没有前往,确切地说,还没有前往的冲动。但这些并不表示自己不关注世博会。
上海《时代报》6月3日的一篇报道“部分国家馆暂停敲章”,大致是讲“由于部分‘敲章族’的不文明行为,爱尔兰馆、意大利馆、挪威馆、以色列馆等场馆暂停了世博护照敲章服务。”而那些被提及的不文明行为主要表现为“有些游客专门为敲章而来,手里拿着上百本护照,让其他排队的游客等得不耐烦。。。双方很容易起冲突”,而且“还有一些不遵守排队等文明秩序,互相争抢图章,导致现场秩序混乱”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敲章”?正如报道中所说“开园以来,世博护照一直受到众多游客的青睐,到一个馆盖一个章,以便今后收集和珍藏,让游园的过程更有趣”。收集和珍藏,让人山人海的拥挤和排队带来的艰难在游客心里不那么显得“堵”,化解些旅途的劳顿,适当增加点这样“有趣”的环节。敲章者众多,这应该是原因其一。
在外旅游,经常是人头攒动,拥挤不堪,而且来去匆匆、走马观花,根本没有仔细欣赏、品味的时间和空间,于是,拍张照片,以示“到此一游”。去的地方多了,“到此一游”多了,则形成了惯性思维,或许还形成了“到此一游”的“文化”。如今世博增加了一项敲章的服务,不仅能让游客于拥挤的人群中拍下几张照片,而且增加了“到此一游”的一个更有力的证据。对众人来说,既然都形成了惯性思维或者文化,既然来到了这个园区,为何不可以是“专门为护照敲章”而来呢?难道是专门为了付门票钱而来不成?“到此一游”,这应该是敲章如此火热的缘由之二。
众所周知,国人办事,大多是要“印章”说话的。前几天为办理小孩子游学的事情,对方列出了一堆要求的文件,从孩子父母的身份证、收入证明、房产证、户口簿、银行定期存款证明到学校的证明,没有一个证明不是靠“印章”说话的。很久以前听说过有家单位为了申请一个项目,居然盖了上百个印章,结果还是没有结果!你看,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不也是“中国印”吗?由此可见,“印章”在国人生活中的历史地位是何其牢固。而且,有几个印章是免费给你提供的呢?如今,国人终于可以昂首挺胸、名正言顺、义正言辞地要求别人在自己手里拿着的本本上“免费”盖章的时候,当然是一种趋之若鹜的景象。印章,在国人心中有太多的“情结”,这应该是世博会上敲章者如云的缘由之三。
虽然有“一本原价30元的世博护照,若盖齐200多个展馆印章,便能在网上喊出5000元的高价”的说法,但自以为不会每个人都抱着这样的想法。出5000元买一本别人敲的印章的世博护照,又有多少的珍藏价值呢?又有多少人会去买呢?如果每本护照上都敲了几百个印章,这些护照都还值5000元吗?还会是商机吗?所以,护照升值,最多不过是敲章者云集的理由之四。
因此以为,部分国家馆暂停敲章,与其说是因为人多造成秩序混乱,还不如说是这些场馆对中国的“人海”准备不足,对大众的“心思”琢磨得不够,对中国的“印章”还了解的不透吧。
再说了,这个“印章”也不是完全免费的吧。外地的游客可是花了飞机票、火车票、汽车票、住宿票以及门票钱
才来要求你敲章的;而本地人,当初世博申请成功的时候,一夜之间的房价每平米可是直接向上窜了一千多的哦,之后房价节节攀升,如今房价高企,和这些印章不是没有关系的。很多人高价买房的贷款至今还没付清呢!
所以嘛,世博敲章应该继续,即使暂停,也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