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文.时评 |
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其中说过一道菜,叫‘水腌七军’,给我印象颇深。尽管说的有鼻子有眼的,其实就是‘萝卜开会’,只不过有个漂亮的名字而已。
‘水腌七军’这道菜没见过,也没吃过,但现实版的‘水腌七军’近年来可是时有所闻。因此,我要说的不是‘水腌七军’这道菜,而是‘水淹七郡’这件事儿。从‘水腌七军’到‘水淹七郡’,大萝卜换成了大城市——我已经偷梁换柱了。
‘水腌七军’也许好吃,‘水淹七郡’绝对难受。
今年汛期刚进,全国各地就传来坏消息。广东、湖北、浙江、北京、广西等,许多城市乡村都上演了水漫金山的惨剧。武汉又名‘江城’,原来估计是江边之城的意思,今年可是成为‘江中之城’了,大有和意大利水城威尼斯PK 的势头。一场大雨,全城被淹,公共汽车成了轮船,小汽车成了潜艇,所有街道都成了河……也就有了‘请到武汉来看海’、‘不会开船的司机不是好水手’的无奈自嘲。
北京也不落‘后’,一场并不大的雨过后,全城交通瘫痪,地铁被淹,大桥积水几米深,北京成了‘北浸’……
听新闻说,北京的防洪标准是一年一遇,武汉是三年一遇。不管几年吧,反正年年被淹,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据说中国大陆有200多个城市有意建设国际大都市,让人激动不已,以为中国的城市真的世界一流了。但一场大雨,使得包括北京、广州在内的所有大城市都原形毕露,原来这些国际大都市的‘苗子’个个都是旱鸭子,经不得一点水的,国际大都市应该不是这样子的吧?
不知道这些年年被淹的大城市,他们申请建设国际大都市的底气和勇气来自哪里。
为什么我们的城市这样‘弱不禁雨’?
官员们自然可以列出一大串原因,如历史欠账太多、资金不足、城市发展太快等,似乎‘水淹七郡’都是客观造成的,和本届政府无关。
官员自说自话,老百姓可不认这个理儿。大广场越建越多,高楼越来越高,马路越来越宽,楼堂馆所越建越高档……官员们‘面子工程’做的够够的。伴随着‘面子工程’不断问世的,是官员的不断提升,是留给继任者的巨额银行债务和越来越严重的城市难题,而看不见的地下更是危机四伏……
可见,不是没钱,而是官员们不愿意花无法立马看得见‘政绩’的钱。而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官员不正确的政绩观在作怪,这种思想一代代延续,使得城市排水年年欠账,就造成了今天的严重被动局面。
解决‘水淹七郡’的难堪局面当然需要巨额的资金,但如果不解决官员的认识问题,再多的资金也没有用。武汉刚投资20多个亿用于城市排水改造,结果一场大雨证明,20亿轻轻松松打了水漂。这部分资金到底花在哪里了,有必要打个问号。
年年建设年年淹,城城光鲜城城涝,这巨额的损失终究还是公众承担,如此局面再也不能继续了。既然排水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包括北京等许多城市的生存,这就成为了国家的重大问题。能不能也将治理城市排水作为基本国策,像抓计划生育一样抓这件事呢?我看很有必要。年年穷于应付,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必须有个彻底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