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改革,拿出‘杀手锏’吧
(2011-03-09 13:07:25)
标签:
取消公车改革乞讨现象韩国首尔杂谈 |
分类: 杂文.时评 |
两会期间,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原副书记李宏关于公车改革的一席话,使得这个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为此,人民网的强国社区专门将公车改革新举措能否使公车改革成功作为辩论的主题,交给网友辩论。
很遗憾,辩论的结果让人笑不出来。
到 2011年3月9日上午十点四十为止,参与辩论的共有652人(投票),留言总人数为47人。其中,认为公车改革新举措能够成功的有57人投票,留言的有3人,认为新举措不能成功的有532人投票,留言的有28人,持第三方意见的有63人投票,留言的有16人。简单统计一下,按投票人数计算,有81.6%的人明确表示新公车改革不能成功,有9.7%人持中立意见,只有8.7%的人表示新一轮公车改革能够成功。
不知道有关部门会不会看到这个结果。公众的信心如此之低,有关部门会不会觉得很难堪呢?在我看来,这完全是咎由自取。因为新的举措实在看不出来有什么‘新招’,就是重申一些旧规定而已,也难怪公众不认可。
请看这次公车改革的主要内容:1、出台新的“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2、新办法出台前将停止公车配置审批,公车编制将重新审核。3、省部级官员提升职务后,也不能换车,“车随人走”。4、省部级以下取消专配车。5、省部级官员配车,使用年限从5年一换变为8年一换,8年后车若还能用,将继续使用。至于“这次公车改革启动后,公车购买数量应会有一定下降,公车改革需要一个过程,逐步进行”的说法,也让人们对新一轮公车改革一下子失去了兴趣。因为我们的‘公车改革’的过程已经16年了,这个‘新改革过程’到底有多长,谁也说不清。
新的“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的内容到底是什么,目前还不得而知。但因为它仅仅就是个‘办法’,公众也就不抱什么太大的希望。仅仅就公车问题,发布的办法、规定多了,那个能真正起作用呢?早就有规定,厅局级以下不能配专车,但实际上根本无人执行。
对付‘公车改革’这个难啃的活儿,我们到底有没有‘杀手锏’?
可以肯定地说,有!
有网友愤愤不平地说:“这样改,那样改,改来改去,啥狗屁效果没有,倒把民众的信任和信心改没了。公车改革那需要这样麻烦?驻城市、县城和其他公共交通发达的地方,直接取消所有公车不就得了吗?韩国首都首尔才四辆公车,芬兰赫尔辛基市只有市长一人有专车,他们的政府就不运作了?他们的官员就不办事了?”
原来事情竟然可以这样简单!我们有关部门这样‘计划’,那样‘部署’,原来都是在做无用功!
即使不能全部取消公车,如果将超标准购车配车、公车私用明确定义为贪污罪,并开通专线举报电话,落实监督惩处机制,看谁敢闯这条‘高压线’?
大家都清楚,公车如果这样改,官员们自然不乐意,他们又会拿出许多所谓的‘中国国情’来狡辩。所以,公车改革的难点在官员自己。如果国家想解决公车问题,就必须先解决官员的认识问题。
前段时间,微博打拐活动一浪高过一浪,深得民心。公安部闻风而动,明确儿童乞讨的违法性,要求民众积极举报,结果市面上的儿童乞讨现象一下子都消失了。其实这就是解决了认识上的问题。以前,为什么儿童乞讨现象那样严重?就是因为有关部门没有认定他的违法性。
公车改革能不能借鉴一下他们的经验?
公车问题已经不仅仅是车的问题,而是牵扯到民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问题,牵扯到民心问题,牵扯到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问题。因此公车改革只能往前走,没有退路,只能成功,不能夭折,否则后患无穷。
我们有现成的‘杀手锏’,就看敢不敢用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