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笑看影视1412《焦土之城》(英文名《Incendies》)
(2011-10-25 21:16:28)
标签:
娱乐维伦纽瓦中东宋体焦土之城大笑看电影种族屠杀约旦伊拉克难民 |
分类: 我的影视书评 |
大笑看影视1412《焦土之城》(英文名《Incendies》)
大笑观感(2011年10月8日):
◎一句话评论
关于种族屠杀的话题一直都是银幕上难以表现的“禁区”。但是在《焦土之城》中,这个话题却是这么完美和真实。其中掺杂的亲情、爱情和人性的选择令人震撼。——《综艺》
关于遥远地区和遥远时间的一次历史性回顾。在丹尼斯·维伦纽瓦的讲述中,这个故事显得是那么丰富和丰盈。——《每日银幕》
这是丹尼斯·维伦纽瓦所拍摄过的最好的一部影片。看完电影之后,你记住的不会是故事和表演,而是人物的“面孔”——CBC
生活在加拿大的作家瓦迪基·穆阿瓦德在2003年创作了一个英文名为Scorched(法文名Incendies)的剧本。这个剧本随后获得了极多的好评和赞誉。紧接着,作家本人把剧本被搬上了舞台,同名戏剧一样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戏剧上演了几年之后,加拿大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在一家名为Le
维伦纽瓦说:“我看到这部戏的时候非常激动,这种感觉和我第一次看《现代启示录》的感觉一样,除了震惊就是震惊。当时我坐在第二排,几乎是这部戏剧的最后一次公演,而我买到的差不多又是最后一张票。看完之后,我觉得这个剧本棒极了。它就像是在我的面颊上直接给了我一拳,那种震撼的感觉让我一直‘两股战战’。与此同时,我也明白,这是一部非拍成电影不可的好剧本。”
无论是在剧本、戏剧还是在电影里,主角出生、成长并逃离的中东国家一直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不管是谁都没有明确表示过这个国家的名字。在戏剧舞台上,这么处理是完全可以的,但是到了电影里,要是这样模糊化故事发生的背景,则有一点麻烦。维伦纽瓦说:“的确,这个问题很棘手、也很麻烦。从我改编剧本的那天开始,这个问题就一直困扰着我。到底应该让故事发生在贝鲁特还是别的地方。最后,我决定尊重原作者的意愿,把故事安排在了一个模棱两可的地方。就好像科斯塔·加夫拉斯在《焦点新闻》里做的那样。这么做的好处显而易见,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政治上的麻烦以及让那些政客不去那么快的‘对号入座’。说到底,穆阿瓦德写这个剧本的初衷是展示某种极端思想和极端行为的内核,而不是给这种思想和行为添油加醋。拍摄电影的过程中,为了架构起这么一个中东的国家,也是很麻烦的事情,因为宗教上的事情和说法,到处都是雷区。”
伟大的戏剧并不一定能造就伟大的电影,因为戏剧强调让人产生想象,而电影则强调画面。可是在本片导演维伦纽瓦却没有这方面的顾虑,他说:“《焦土之城》的剧本看上去就好像是一个作曲家创作的完美的古典音乐--欣赏它,就好像直接在观赏油画一般。字里行间的细节和言外之意,不断地变成画面,涌现到我的眼前。除此之外,这个剧本还提供了一种罕见的力量感和美感。不过,这种节奏和韵律上的美,只属于戏剧舞台,我没有办法直接把它们用到电影中。但是瓦迪基·穆阿瓦德已经给了我一些关键的信息和坚实的剧本。我需要做的,就是回到戏剧的源头,用电影语汇把这个故事重新表达一遍。在改编剧本的过程里,穆阿瓦德给了我完全的自主权。一开始,我写了一个大概有50页的电影剧本的初稿给他看,他看了之后就同意让我自由地去创作我的剧本了。创作自由,是他给我的最好的礼物和最大的信任;自由创作,是写好一个剧本的唯一途径。因为原作者允许改编者犯下一些属于自己的错,这种信赖是弥足珍贵的。”
谈及影片在中东的拍摄经历,维伦纽瓦坦言地说困难重重。他说:“这部电影里有职业演员,也有很多约旦非职业演员。剧组里的约旦裔导演想方设法地找来了几个伊拉克难民出演了影片。他们对影片的贡献最大。在约旦拍摄这部电影的一个挑战就是每个演员的口音问题。为了要突出一种戈兰族的口音和阿拉伯地区的腔调,剧组中的大部分演员都在不停地改变自己的口音。还有一些职业演员,他们来自非洲。为了拍这部电影,他们不得不重新学习一种语言,这种敬业精神让我感动。至于影片中的主演,扮演母亲的卢布娜·阿扎宝,我很早就知道这个比利时女人。她是一个极有力量和爆发力的女性,几乎从一开始,我就确定她是扮演娜瓦尔的唯一人选。找双胞胎的扮演者比较费力和辛苦。最后,我们找到了没有什么经验的梅丽莎·德索蒙斯-波林;而弟弟的扮演者,虽然我们找了很久,最后却发现他一直就在我的身边,他就是曾经和我合作过《理工学院》的马克西姆·高德特。”(以上均为网络转载)
大笑评级:2星级。
大笑影评的6档评级如下:5星级:极佳,值得再三观赏。4星级:很好,全神贯注欣赏。3星级:较好,有空不妨一看。2星级:一般,没空可以不看。1星级:较差,可当败笔案例。0星级:极差,实在看不下去。大笑影评仅供个人独立学习、备忘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