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笑看电影865《明亮的星》(英文名《Bright Star》,
(2010-04-11 04:52:07)
标签:
大笑看电影济慈明亮的星brightstar芬妮芬尼戛纳娱乐 |
分类: 我的影视书评 |
大笑看电影865《明亮的星》(英文名《Bright Star》,又名“璀璨情诗”)
大笑观感(2010年3月15日):
1818年,23岁的穷诗人济慈与邻居衣食无忧的芬妮·勃劳恩小姐悄悄地相恋了。其实,济慈一开始对芬尼的印象不是太好,以为她只是一般的轻佻女子,而芬尼对于济慈所钟爱的文学也毫无兴趣,对济慈的诗歌更是不屑一顾。但当芬尼得知济慈一直在照料患病的弟弟,善良的她主动提出了帮忙,这个举动让济慈对她有所改观。于是在芬尼要求济慈教她如何赏析诗歌的时候,济慈欣然答应。就这样,诗歌成为了二人沟通的桥梁,两人之间也悄悄地燃起了爱的火花。芬尼则成为了当时济慈创作的主要灵感来源。然而,由于两人家庭背景的不同,当芬尼的母亲发现了两人相恋之后,勃然大怒,竭力阻止,她不能让自己的女儿嫁给穷小子。碍于各方的压力,深爱着对方的芬尼和济慈只能用书信表达彼此内心的情感。他们私自订下婚约。但这看似美好的一切却被济慈突如其来的疾病给打破了。
一年后,济慈不幸染上肺病,并远赴意大利治病最终被确诊换上了肺结核晚期。疾病缠身的济慈曾说过:"我能够忍受死亡,但我不能忍受离开她……"这样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最终也逃脱不了残酷的命运,年仅25岁的济慈过世,而在去世之前,都没能再见到芬尼一眼。芬尼得知济慈过世后便崩溃了,花了很长时间才让身体复原,虽然二人没有正式成婚,但她把自己当成是济慈妻子。她连续三年穿着黑衣为济慈守寡,每天在房中重温济慈写给她的书信,并独自徘徊在两人曾居住的城区,她每天都沉浸在过去的回忆中。直到1833年,芬尼才重新开始新的生活。只是这一生,芬尼都没有摘下当初济慈求婚时候送给她的戒指……
女导演简·坎皮恩曾凭借经典作品《钢琴课》(The Piano)名声大噪,获得1993年的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以及1994年的奥斯卡最佳编剧奖。16年后,她从这个悲剧式的浪漫爱情故事中找到了灵感,创作出这部新作,在此次戛纳电影节上呼声很高。虽然故事取材真实,但却不是一个传记型的故事片。在这段纠结的爱情故事里,坎皮恩更感兴趣的不是大诗人济慈,而是视济慈为终生伴侣的芬妮·勃劳恩。这样一个为爱固执了一辈子的女人,简直是为坎皮恩而生的创作源泉。影片开头,远景里走来一群人,不需要对白介绍就让芬妮的形象跳脱出来,她穿着设计前卫的裙子,在那个女主内的年代,她就有立志做职业服装设计师的抱负,从她对济慈感兴趣起,这场爱的追逐游戏就一直由她主导,她跟济慈学习写诗、她介入济慈的工最令人满意的作品。当然,作为一部极富声望的作品也将受到电影界权威人士的青睐,十足冠军作、她接济济慈、她要结婚……镜头视点全集中在一个情窦初开又自由奔放的少女如何把经营一段艰难的爱情视作毕生事业上,诗人济慈其实在片中更像是为了配合、突出芬妮的个性而出现的人物。
然而,坎皮恩构想下的这段爱情故事也没有表现出文字记载里那样的传奇。这不仅仅是导演在剧情处理上弱化了济慈的部分,还在于有太多的细节堆砌拖慢了节奏,加上本来就已知的结局,戏剧冲突张力显得不足。而关于女性的自主意识,作为女权主义导演的坎皮恩并没有走得比过去的自己(即《钢琴课》)更远,《明亮的星》对女性追求自由的要求和实现的方式表现得过分理想化,看不到在那个时代背景里她必然经历的实质性对抗、挣扎和破土重生。(以上均为网络转载)
讲述诗人济慈的爱情故事。每个时代都有其特征,瞧瞧人家业余时间在干的——女生学宫廷舞、男生办咏诗会……放在现在,也算另一种非主流啊。由于理所当然地沉闷,建议学口语的同学继续观赏,洒家23分钟后停看。
大笑评级:2星级。
大笑影评的6档评级如下:5星级:极佳,值得再三观赏。4星级:很好,全神贯注欣赏。3星级:较好,有空不妨一看。2星级:一般,没空可以不看。1星级:较差,可当败笔案例。0星级:极差,实在看不下去。大笑影评仅供个人独立学习、备忘之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