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央行金融管理处报告理解之二——金融危机

(2006-08-14 10:09:39)
分类: 我的财经备注

央行金融管理处报告理解之二——金融危机

 

晨大笑

 

我很认同经济学 家茅以轼先生的看法,我国目前面临的最现实危机决不是能源、水、粮食等资源危机,而是金融危机,而且现在看起来已经很难避免,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现在最需要研究的是金融危机发生之后用什么方法减轻损失,尽快恢复正常秩序。证监会急着让中国银行、大秦铁路、中国航空回来圈钱(即使因为认购不足少圈点也要圈),后面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大唐发电等等也都已经提交申请,就是因为大家都清楚一旦明年11号根据入世承诺我国金融业全面开放后就凭它们的资产状况能不能再圈到钱都可能加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说到这里,有必要向一些TX解释什么叫“金融危机”。(本人以前也把它和经济危机有所混淆)百度后的结果主要有如下三种说法:

1、金融危机被公认为难以定义,如果仅以现象和观点看,其开端和终结也是难以准确认定的。世界银行官员在一份报告中将金融危机定义为:迫使银行体系遭受重大损失甚至消除的金融事件。我们认为,危机涵盖了两方面基本内容:其一,涉及金融方面,对银行流动性、支付系统与偿付能力的沉重打击而导致的金融衰弱是金融危机的显著特点;其二,恐慌呼啸而来,存款人和投资人的信心急转直下,不仅使银行体系的形势更加严峻,也加剧了实体经济中的问题,进而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2、金融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

3、金融危机是由于银行不良贷款比例太高,储蓄者对银行体系和本国货币的币值丧失了信心,因而给国际金融炒家提供了狙击本国货币的机会。政府为了维系汇率的稳定,拿出国内的外汇储备去托市,但国内储蓄者见到国内货币受到狙击,信心随之崩溃,也争相抛售本国货币,改持外币以保值,外汇市场出现墙倒众人推的局面。为了维系脆弱的汇率,美元的国家外汇储备几日之内即耗尽,等外汇储备用尽,中央银行再也无力去托市,外汇市场出现崩盘,短短几个月,币值贬低百分之五十、甚至百分之八十。这些国家短期外债又太多,为了还债,只好接受苛刻的条件,向国际货币基金等国际金融机构借款,丧失了按国内情况制定经济政策的自主权。东亚金融风暴,给亚洲和其他地区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韩、泰、马、印尼等国经济损失近6000亿美元,这些国家按美元计算的人均收入水平一下倒退10多年。

虽然基本上大同小异,但有一点是非常清楚的:从前我们大家都认为把钱放在银行里是没有风险的,放在证券公司的帐户里就和放在银行的活期帐户相同,如果不买股票的话风险基本没有最多收益很少。

但现在国有四大银行都展开了商业化上市,就更不用说那些地区性银行、民营银行、证券公司了,当然它们资本扩张后肯定可以增加抵御风险的能力,也带来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它们都有破产的可能。

一旦破产以后的详细情况请见上述“金融危机”解释。

那就有人说了,照这个意思是不是大家都要把钱拿出来啊?当然不可能。我的建议是储蓄、证券开户最好是要挑那些“中”字头的,它们到底是国家所设的,一旦出事保障的力度更大些。而那些民营银行、证券公司破产(其实已经有先例)后,按照规定清算了必须要先还清国家的钱,剩下为数不多的东西您还要和那些大股东再分抢,血本无归的可能性都有。

那又有人说了,既然国家知道,为什么不提前采取措施啊?采取了呀!两年前,国家就很低调地开始设立金融机构破产调节基金,其实就是告诉大家,今后银行、基金、券商等机构是有破产可能的哦。采取了呀!不是一直在号召鼓励大家多消费花钱吗。你没注意或者没听政府的话,只能怪你自己喽。

政府不是没有作为,而是因为没有一个人能知道目前采取的措施到底能使这场危机软着陆还是硬着陆。而且目前国家在调控时涉及到的深层次利益太多太大,各部门之间都不能达成共识,执行起来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举个例子,今年4月底央行采取了贷款利率加息而存款利率不动的策略,绝大多数人都将之解读为宏观调控紧缩政策之一。国家发改委就明确认为这个政策有问题,因为它实际上扩大了银行的存贷利息差,等于鼓励银行多发放贷款。而统计数据显示,银行确实是这么做的。上半年银行贷款数量居然达到了全年计划的90%左右。这么多的贷款流出去,“流动性过大”这个国家一直强调的调控重点问题怎么可能改善呢?!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