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试析《围城》的讽刺艺术(一)

(2007-08-03 15:09:11)
标签:

艺术赏析

 

嘲不尽的世态人情

      ——试析《围城》的讽刺艺术

 

[内容摘要] 小说《围城》幽默、隽永、机巧、犀利、耐读,被推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讽刺小说。作品关注的对象是“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部分人物”,讽刺的矛头则直逼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钱先生用机智、深邃而又富于哲理性的讽刺为我们展示了人性深处的佯缪,在佯谬中却蕴含着真理。小说议论随机应变,典籍灵活巧用,人物神情动作描摹生动逼真,肖像心理刻画淋漓尽致。作者思路的活泼,想象的丰富,讽刺武器运用的挥洒自如,使小说爆发出强烈的艺术魅力。本论文试图从文学创作的表现手法(描写、议论)及修辞方式(用典、比喻)两方面四个点展开分析,探索《围城》的讽刺艺术,从而显现作者对世事人生的感悟和讽刺。

[关键词] 《围城》   讽刺艺术   钱钟书

 

如果说《儒林外史》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讽刺小说,那么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讽刺小说,则当推《围城》。1《围城》是一部奇书,它首先让你笑,然而让你哭。在妙趣横生的讽刺外表下,深藏着令过来人低徊轻叹、令少不更事者惘然若失的悲剧底蕴。

“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写这类人,我没忘记它们是人类,只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2<>中可知,作者钱钟书先生的文学创作关注的是人类的根性,人类永恒的困惑和悲剧。钱先生在作品中通过一系列象征性意象的先后巧妙暗示,通过对社会现实中大量丑恶、庸俗的讽刺和扬弃来倾露他对世事人生的感伤,揭示出人类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并由此升华到对人类存在价值和终极追求的怀疑和否定,从而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现代文明的生存危机和现代人生的精神困境。

20世纪中国文学中,讽刺文学的成绩不可低估。鲁迅是开现代讽刺文学先河的巨匠,张天翼、沙汀是最好的左翼讽刺小说家,老舍开辟了市民世俗讽刺的局面,而钱钟书的《围城》则是另一类走向自讽、象征和寓言的讽刺小说,而且最具现代性质,并与世界讽刺文学相接轨。

提起讽刺小说,我们便会忆起《儒林外史》一书。此书重在描绘世故人情,以严峻的笔调鞭挞那些不讲操守、少廉寡耻、不择手段去攫取功名富贵的无耻之徒,如周进、匡超人等;热情地褒美讲究文行出处的贤人君子和光明磊落的奇人豪杰,如虞博士、杜少卿等。“《围城》的讽刺与《儒林外史》截然不同,它不像《儒林外史》那样秉持公心以黜恶,通过削恶而扬善,而是通过对恶的讽刺与扬弃来表达对世事人生的感伤,并深刻揭示世事人生的荒谬感、虚无感。这是对人类一切善良、美好愿望终归虚妄的讽刺。”3作为一部优秀的现代讽刺小说,《围城》足堪跻身世界文学史杰作之林,可于意大利薄伽丘、西班牙塞万提斯、法国巴尔扎克、英国狄更斯等人的作品相抗衡,它以自己独特的中国风格为世界讽刺艺术宝库增添了奇光异彩。

 的确,《围城》最大的特色就是讽刺,易言之,讽刺是《围城》的艺术生命,离开了它,《围城》将黯然失色。下面试从文学创作的表现手法(描写、议论)和修辞方式(比喻、用典)四个点来分析《围城》的讽刺艺术。



1 李洲良《古槐树下的钟声》99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19月第1

2《围城.序》

3 李洲良《古槐树下的钟声》86页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1年9月第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