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成龙叫我~~~
一。
这次是我第一次见到成龙本人,不仅仅是从电视上。
二。
2009年11月
每一期节目对我来说都是一次挑战,是因为如果你想求新,如果你想求变,那么你必然会面对风险。你可能会问我,为什么要每次都改变?因为这是观众需要。提供更新更好的节目形态给观众也是我们的责任。
《艺术人生》走过9年,也许有的观众会认为我们老,我们陈旧。但如果你认真观看了我们的节目,你会从中看到明显变化。以前我们只会做大腕,那是因为大腕只要来了,他说什么都有价值;一段时间内,我们的节目被定义为痛说革命家史,从6岁说到60岁,多么不容易又多么坚强的站了起来。但《艺术人生》确实在变化,我们在尝试用更多地电视手段制作节目,让节目充满更多地戏剧因素。以前,可能感动眼泪是我们的商标,但现在,那只是我们的一种手段,随着节目的成长,我们的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化,我们甚至会加入一些更加娱乐的方法,比如最近很流行的“下跪门”,我想只是观众还没有习惯这样的《艺术人生》。国外的成熟访谈节目一般都在十年左右,《艺术人生》明年整整十年,坚持与创新,你们会从中看到答案。
我最近看过的一篇访谈,采访LV总裁,他说:“LV有的商品从一百年前到现在没有变过哪怕一处花纹,它仿佛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但有的商品,比如说今年的涂鸦包,又会是引领潮流的艺术品。”
我希望,衷心希望,《艺术人生》无论见证或是引领,她应该是碗心灵鸡汤,仿佛是一个朋友,你可能一段时间没有想起她,但当你需要她时却发现她一直在那里。当观众很多年后说起《艺术人生》,会认为那不仅仅是一个做人的节目。
三。
闲话说了太多,言归正传。
《艺术人生》有个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每做一期节目都要前采,需要和嘉宾面对面沟通,但是成龙大哥很忙,套用鲁迅的一句话:“不是在飞机上,就是在去往机场的路上。”
而且一个现实问题是,成龙大哥05年来过《艺术人生》,虽然那次只有短短地1个小时的录像时间,但成龙大哥良好的表述能力也基本把自己人生的来龙去脉说清了。
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的嘉宾——曝光率高,观众未知的信息量少。我们该如何去做?
这个问题不仅仅困扰了我,也困扰了我们几乎整个栏目组(因为这里有太多女性是大哥的粉丝。。。)。
观众见面会,策划会,一个接一个。头脑风暴,设计节目框架,推翻,再设计,再推翻。
“七面成龙“——就在这样的氛围中产生了,设想成龙的七个徒弟一人继承了一个典型成龙的特点。就好象乔丹不会再有了,但艾弗森继承了他的骄傲,科比继承了他的斗志等等等等。每个徒弟解构一块,可能对于观众来说,节目的信息量更大,节奏更快。
四。
2009年11月24日,下午,晴。
录像前的最后准备,下午13点30分,成龙大哥比相约的14点还提前了30分钟到达录制地点。
主持人与成龙大哥沟通录像方案。
成龙:“怎么样,上场吧?”
朱军:“你不歇会?”
成龙:“走吧!”
要上场的一刹那,成龙大哥看到我们准备的道具突然心血来潮,自爆隐私。
至于大哥从钱包了拿出来的这个神秘物品,还是大家从节目中获取答案吧。可以透露的是这个东西跟了成龙大哥三十年。
进场了。
成龙大哥是个非常注意细节的人,在进场口特意把我叫来。
成龙大哥:“导演。”(非常彬彬有礼,把我叫的诚惶诚恐又受宠若惊)
我:“。。。”
成龙大哥:“待会新七小福表演完,一定要他们站定以后再把音乐缓缓拉下来。”(超级细心,我第一次见到这样抠出场音乐的嘉宾。后来成龙大哥在现场讲述时,原来他在片场也是这样,从服装到灯光无一不细致。)
我:“好的!”
录像很顺利也很成龙。成龙下来和我说谢谢,一如录像前一样彬彬有礼。
其实,我们应该谢谢你。
后记
艺术是这样的一个东西,它永远没有定论,也永远没有最好,所以它总是充满遗憾。
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那些没有实现的,被推翻的方案的录制效果是否会更好呢?
答案,可能没有人知道。
节目播出时间:12月9日 周三20:35 CCTV-3首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