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安的一天:关于一个“梦”的等待
《红楼梦》究竟是现实发生的故事,还是只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梦,已经无从考证,不过因为这个“梦”而衍生出的却是千千万万个梦,这些梦萦绕在很多人的生命中,从未散去,青年作家笛安说,这些梦中,就有自己的一个。
《艺术人生》栏目组推出的特别节目《大师课堂》,新一期的“学生”笛安将要对话“红学大师”周汝昌,在对话的前一天,笛安专程从安徽赶回北京,来到《艺术人生》栏目组,与众策划一起讨论明日的对话内容。
在这一天中,笛安一直处在一种紧张又期待的情绪中,她说自己是在等待,在等待一个关于红楼的梦。
我的“第六感”:
《红楼梦》是个几百年的谜,太多的人绞尽脑汁、费尽心思去琢磨它,却徒劳无功。这个谜只有谜面,没有答案,真正叫一个深不见底。而对于一个敢于“探无底洞”的人,他到底多“深”,那就更没法说清了。
为此,笛安查阅了很多关于周汝昌的资料,备足了“功课”。她还凭借自己的“第六感”对自己的“老师”进行了一番想象:“我的第六感告诉我,他一定很睿智,也很渊博,但是,我觉得他同时是一个老人,所以会很亲切。”
他是爷爷,我是孙女:
周汝昌今年已经91岁的高龄,他过去曾调侃说自己是个“老书生”,而顶着“新锐女作家”称号的笛安,显然和他是“新旧两代人”。那么,如何拉近两个人的距离呢?
笛安说:“我知道周老的听力不是很好,而我的外婆也是一样的,所以我和他交流的时候,和我外婆说话的感觉应该是一样的,我就把他当成自己的爷爷,而我是他的孙女。”

我们都是“红楼梦中人”:
前不久有个话题,叫“红楼梦中人”,对于研究《红楼梦》一生的周汝昌来说,他当然是这一行列中的领军人物。而笛安说,她也是一个纯粹的“红楼梦中人”。
“我不知道自己看过多少遍《红楼梦》了,经常是随便翻开看看,然后就一直不停地看完,完全忘记了时间,我的读者曾经问我,我心中的完美故事是什么,我毫不犹豫地就说出了《红楼梦》的名字。
虽然对这本书的研究,距离“师”级还差得很远,可笛安说她“不怵”和周老谈话,因为他们有着相同的热爱,不愁没有话题可以聊。
我是“群众代言人”:
谈话内容的设定上,策划组和笛安的想法是一致的:要多谈些观众关心的问题,面对人生,面对迷茫,面对选择等等,听听“老师”的见解,请他为我们“授业解惑”。
策划组提出,可以用笛安自身的亲身经历引入话题,笛安表示同意,说自己甘愿为了节目“舍生取义”。
“我代表的不是我一个人,我代表的是很多观众,我会替他们问周老一些他们关心的或者困扰的问题。” 笛安笑称自己不只是《大师课堂》上的“学生”,还是“群众代言人”。
两个“新旧学者”,两个“红楼梦中人”,他们在《大师课堂》上的对话,究竟会有多“红”,所有的“红迷”都十分期待。而对笛安来说,明天将会是难忘的一天,因为她会随周汝昌走进那座“楼”,走进那个等待已久的“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