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近水楼台先得月

(2006-08-30 23:45:17)

  一进贵宾间猛地一惊诧, 坐了一屋子的博士,只有一个不是博士,一打听才知道人家是博士后,都是欧阳中石先生的弟子,看上去都很年轻,谈笑风生的和先生一起等着开始,一人手里一杯白水,面带微笑滋滋有味的喝着,先生宛如一位老父亲,见到得意的女门生被节目组化了妆,还打趣的说,“不如原来好看”,那神情就像是看自己的闺女一般------

在节目中见到精神矍铄的老人并不新鲜, 欧阳先生的78岁也不算年老,难得是先生的那份什么都知晓的平和,还认真的用自己视力范围已经狭窄的眼睛阅读别人的名片,先生让电视报采访的小姑娘坐在左手边,说在右边我看不见你,先生的右眼侧目看不见,生怕怠慢了年轻人,起初先生叫不上我名时候尊称我为小姐,倒闹的我非常的不好意思,只报了一次先生就记住了,还巩固了好几遍。

五岁多认字了,临过欧阳先生的字,太小什么也不会,更是坚持不来,全当是当时的课外作业,当时年少无知,不懂得喜欢先生的字,觉得不够花哨,大些了上大字课,更喜欢隶书和魏碑,扁扁的更像是画出来的,但是就此记住了欧阳中石,直到今天借做节目,才懂得欣赏先生的字,才知道沿袭“二王”,继承中国书法正宗传统的意义和分量,江湖上流传着先生“一字千金”的传说,使得这样的白发老人更显得神秘,其实得先生一副真迹远不如聆听一次谈笑值得,学得一点感悟才是真谛,这可是首师大博士的待遇,而这样难得的课,也需要悟性才听得懂,我们算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啦。

节目近尾,很多人愿意在台下举手发言,夸赞先生的为人,先生耳背,扒拉着耳朵抻着脖子费劲而礼貌的聆听,老顽童的样子甚是可爱,边听边“摇头”,沿袭着“不评论”的准则,只在发言结束后起立拱手道谢,也许先生并不喜欢这样“活人受香火”的感觉,台下却越发的滔滔不绝,晚年的欧阳先生每天都要聆听数次这样的夸赞,却让人看得担心,传得一句道理也许才是真谛------

只记得高徒叶先生的一句感受,与先生学,幸福。一句足以,老先生一生艺术、德行、甚至功过无须后人烘托表彰,只看得老人慢慢的写出的“厚德载物”,全在其中了------

 我只有请导演剪去了那些滔滔不绝,全当是听这节课的“悟”------

                            文/马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