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作品看中国房地产

标签:
房产文化全国美展王用家朱涛 |
从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作品看中国房地产
代表国家美术创作最高水平、五年一届的全国美展,成为国庆期间人们热议的话题之一,本届美展中艺术家对“家”“城市”“居住环境”“建筑”等题材的关注超出了历届美展,作品涉猎范围广泛、深入,具有强烈时代气息。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晓凌:整个展览我看了一遍。想法之一,还是中国人的事情需要中国人自己来办。我觉得中国画的创作,应该敢于面对中国发展改革所面临的历史性空间,没有这种理念,或者说没有做好这方面的心理准备,艺术也就不敢面对诸多的重大现实问题。
获奖作品《看不见的风景》《新居旧忆》《看不见的城市》《城市的补色》《中国城市——飞速发展》……从多侧面反映出中国城市发展的进程和现状,也反映出艺术家对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居所、环境等等改变引发的深层次思考。
从艺术角度反映国人的生活,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诠释了国民的居住状况,说明了中国房地产在艺术家创作中牵涉的精神内核与重要程度,记者试着通过艺术家的作品本身和创作语言,来解读当今的中国房地产。
http://travel.taiwan.cn/list/201410/W020141005695313005482.jpg
《肖像》油画【画家 王用家】
解读:砖头捆绑的纠结背后,给人们留下的难道是诸多关于房地产的遐想吗?
《肖像》是第12届全国美展湖北省唯一入选进京的油画作品。说起王用家的油画,很多人津津乐道的是他笔下的砖头,那一块块砖头经过精心的构图与表现,被赋予了艺术性灵,像是在诉说一个个生命的起承转合,艺术内涵不言而喻。很多人研读王用家砖头题材的油画,耐心咀嚼这些千奇百怪、各式各样,却充满哲学思考的砖头,除了惊叹画家高超的油画技法,必然要深究画家赋予砖石的心理由来。
http://travel.taiwan.cn/list/201410/W020141005695313082310.jpg
《新居旧忆》中国画【画家 朱涛】
解读:以画家自身的感受为切入点,采用调侃式的创作手法,将所有的物品以不同的形态收入到画面中,杂而不乱,和谐而随意,体现了作者的巧思,含蓄地表达了时代的精神。
在全国美展弘扬时代精神传播民族文化的主旋律下,《新居旧忆》的选题其实很小,朱涛认为:“但是我觉得符合当下年轻人的思想感情,中国人历来对“家”的概念格外的强调,而且分量很重,我想我和很多同事朋友一样是从家乡小城市走到一线大城市来生活工作,并且我们大多会在新的城市购得新居组建家庭,拥有新居固然开心,但也可能会有一份记忆留在旧居,留在家乡。这就是创作这幅作品的初衷。”
《新居旧忆》画面里出现的元素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我想很多元素大家应该似曾相识,再有近年年轻人寻求文艺情节,画面的基调以及搭配也有意加入了这种概念,我没有刻意寻找大家找不到的题材来表达以求创新,而是选择了身边常见的元素来组合画面,这是因为我目前没有时间去三山五岳写生创作,也没有时间到田间乡野去感受生活,我目前的生活里距离《新居旧忆》很近,并且很熟悉,我想我应该以这样的感受来描绘我所理解的时代精神,并且来创作表现传递正能量的美术作品。”
http://travel.taiwan.cn/list/201410/W020141005695313145253.jpg
《看不见的城市》油画【画家 杜海军】
当代画家杜海军不拘一格,作品徘徊在写实和表现之间,具象与意象之间,作品以独特的油画语言表现出城市的特色。,一扇扇小窗映入观者视线,小窗里是一个个叫做“家”的事物,它们组成了城市的一道道风景线。而这些小窗的背景仿佛告诉我们,它们掩映于时光的尘埃之中。这样一幅画作不禁令观者展开想像的翅膀,它的深刻含义令人回味。
http://travel.taiwan.cn/list/201410/W020141005695313204215.jpg
《城市的补色》油画【画家 侯震】
河南省第十二届美展一等奖作品,并直送参加全国第十二届美展,获提名奖。
http://travel.taiwan.cn/list/201410/W020141005695313260833.jpg
《中国城市——飞速发展》油画【画家 李宝荀】
鲁迅美术学院副教授冯建宇:“李宝荀的绘画作品冷静而内敛的描绘了喧嚣与静谧并存的生存空间和俗世浮生的生存状态。作品通过对人物与事物之间若即若离,混沌而不含混的构图形式,借以表达内心挣扎而不盲从的状态。恍惚不定的人物和紧张局促的空间一方面揭示这生命存在的寄望和残酷现实之间的疏离,另一方面也彰显出作者对于现实的深刻认识——个体在群体存在中显露的麻木不仁和趋炎附势的情态,而当个体独自审视自我时又表现为空洞和虚无。”(新华房产 刘学海)
http://microreading.chinadaily.com.cn/hqcj/xfly/2014-10-05/content_12486114.html
http://news.xinhuanet.com/house/cd/2014-10-05/c_11127177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