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朝华:颜色多时本色休

标签:
东坡画派刘学海庄朝华吕应鑫邓枫谢泰伟熊明文化杂谈 |
庄朝华: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眉山市东陂书画院专职书画家
西部广播电视《骄子》2012专题巨献——东坡画派
庄朝华:颜色多时本色休
文/杨志娟
三苏祠的街道,古朴、繁华,处处透露着文化的气息。长长的青石板路两旁,摆满了各式古玩,引得藏家们竞相观赏收藏。也许,不一定能淘到宋朝的真品,但是这些做工精致的“现代仿品”也毫不逊色,在它们身上也能隐约找寻到古时造物的精妙,也能感受到古时艺术品的魅力。也许是因为这里是蜀中——蜀中多才子,三苏天下奇。眉山的文化与艺术,因为时间的洗礼,而越酝越浓厚,越酿越绵长。
庄朝华的画室就在离三苏祠不远的一座木质结构的房屋中。正对大门的是一张宽大的桌子,桌面被笔、墨、纸、砚占满,独留出中间的一块“空地”,刚好容得下铺开的画纸。虽然紧邻街道,但也不会太影响庄朝华的创作。在他创作时,世界是静止的,只有心中的那一片田园才是活生生存在着的景物。
那片用笔尖挥出的自留地
庄朝华的作品有着自己独有的特征,偏爱黑白色的他,绘出的却是一片充满梦幻色彩的田园。远山、密林、小屋、家畜……一景一物都在静静地诉说着这位身处繁华都市的田园画家所向往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我喜欢宁静,田园生活是我十分向往的。”不喜争名夺利,不喜夸夸其谈的庄朝华,是一个对闲适生活充满渴望的人,只要给他一只画笔、一块黑墨、一方砚台、一张白纸,他就能静静地将生活铺开。没有浓墨重彩,没有挥毫泼墨,这种简单,近乎平凡。就如他作品中的小屋,在崇山峻岭的深处,遗世而立。你说小屋很孤独,其实小屋很幸福。远离繁杂的尘世,隐匿在山岭之中,逃脱喧嚣,尽得一世安宁。
正是有这样淡泊名利的心态,才会有如此平和惬意的画作。“颜色多时本色休。”庄朝华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内心是平静的。他向往的就是这样淡薄、平静、惬意的生活。鲜艳的色彩,夺人眼球,扰人心境。只有经过漂洗的黑白呈现出的淡黑与淡白,最让他痴迷。没有多余的颜色,看起来简洁而舒服。用这种颜色创作出的作品也最能表达作画者的心境——无需过多的修饰,本色就好。
淡雅的色彩,清新的画风,是庄朝华内心的渴望,每一笔都是心灵的涤荡。然而这种涤荡开来的浅浅的波纹,每一圈竟然都有属于各自的色彩。犹如唐代画家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所说“运墨而五色具。”对于“五色”的说法,有指“焦、浓、重、淡、清”的,也有说是指“浓、淡、干、湿、黑”的,还有加入了“白”的。而庄朝华的作品中就透露出了“浓、淡、干、湿、黑、白”的“六彩”组合。他在墨色运用上看似丰富的变化,其实只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墨色演绎。只有对墨的习性了如指掌,才能运用自如。多加一滴水,少加一滴墨,营造出的意境就会截然不同。这样一位懂得用墨的画家,在生活中也是如此,在“淡淡”的生活中洒进淡淡的水,生活立刻被调制的淡而有味。生活就是要这样,淡而有味,无味胜有味就是生活的最高境界。
画作能强烈地反映出作者内心的作品,不多见,每一幅画都能如此的更是少见。这种少见偏偏最能体现出作画者独特的技法和独有的内心世界,也最能反映出作画者对闲适生活的强烈渴求。庄朝华每次写生的地点都是特别选定的,他喜欢依山傍水的田园,仿佛只有在山水田园中,才会得到灵感之神的眷顾。在天与地孕育的大地精灵的怀抱中,他的灵感会如泉涌般汩汩不断。
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大自然也回馈给了他珍贵的礼物——在观赏庄朝华的绘画作品时,仿佛能看见翩翩起舞的文字。他巧妙地将书法、篆刻与绘画艺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画作中的每一笔都隐隐透露着书法的味道,时而潇洒大气,时而翩翩起舞,时而低声絮语……看似无端的章法,将远山、近水、青山、绿树表现的栩栩如生。庄朝华将书法融入画作中的表现手法,让画作在单纯的作画层面得到了一个飞跃般的提升。字如其人,画品如人品。庄朝华将娴熟的书法与画作结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片新的天地。
每天都会“糟蹋”数张纸
光是一幅画就将画家潇洒、闲适、淡然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在画作中翩翩起舞的文字,跟庄朝华从小练习书法的经历不无关系。父亲是解放前的初中生,在当时来说,文化程度也是比较高的,自然对儿子的文化教育也不能松懈,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教庄朝华学习书法。渐渐地,庄朝华对这种用浓墨写出的字越发热爱,但也只是处于握笔写字的阶段,“完全没有书法的理念,只是单纯的爱好,没有深思过如何才能把书法写得更好。”这种喜好一直持续到了庄朝华高中毕业,一直到下乡。下乡的生活十分艰苦,就连平常习字的白纸也不易得。对书法的热爱,使庄朝华颇为珍惜在难得的机会下偶然得到的废旧报纸。他将这些宝贵的废报纸带回家,让笔墨尽情在上面挥洒。再后来,练习的时间长了,庄朝华对书法也有了自己的见解。他开始以书法的观念来研习笔下的文字,有时候也会去挑选一些自己认为写得较有水平的字帖来临摹。这些有章法可循的字帖让庄朝华欣喜:“以前都是自顾自地联系,一下子有了临摹的对象,让我更加沉醉其中,在书法的海洋中遨游是一件充满无穷趣味的事情。”
时间是一种发酵剂,庄朝华对书法的爱被时间慢慢地发酵着。“书法已经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就像吃饭、睡觉、喝水一样的不可分割。哪怕在外面耽误的再晚,回到家里我必会找数纸来进行‘糟蹋’。”庄朝华的书法造诣就在每天“糟蹋”废纸的日子里逐渐纯熟。
庄朝华最喜爱的书家是北宋名家米芾,这不仅因为米芾在书法上的造诣和创新精神给他带来了丰富的艺术启迪,还在于米芾对书法的痴迷让他深受感染,所以他最常临摹的,便是米芾的书法作品。米芾的名作《书紫金砚事》便被他临摹了无数次,他在汲取其书法营养的同时,也深深地沉浸在诗歌背后发生在米芾和苏轼之间的佳话中。
米芾在那个时代的生活,也是庄朝华所向往的吧。未卷入政治漩涡的米芾,生活相对安定,有更多的心思可以用在自己喜爱的书法上面。正如现在的庄朝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画心中景。
在一瞬间触碰开来的灿烂烟火
“你的书法写的那么好,篆刻也不逊色,为什么不学习画画呢?”几十年前同单位一位画画的老师秦岚的一席话犹如醍醐灌顶,在偶然间启发了庄朝华。在秦岚对绘画的大致描述和在随手拿来的复印纸上简单地写写画画的讲解中,庄朝华仿佛看到了自己画出的作品在眼前散发着灿烂的光芒。对每一件自己上心的事情十分执着的他,开始对绘画产生浓厚的兴趣,再加上秦岚老师的鼓励,他毫无顾忌地投入到绘画中。就如从前练习书法一样,庄朝华购买了一些有关书画的作品用来临摹学习。“但是,这种缺少老师指导的练习是不行的。”
在他的心目中已经有了一位比较欣赏的画家,这位画家是眉山书画界的领军人物李有钧。一次偶然的机会,庄朝华得以拜访到他。当兴奋不已的庄朝华将自认为画得还不错的作品展示在李有钧面前的时候,李有钧皱眉了,并且毫不留情的在画作上批注出了很多需要修改的地方。庄朝华被突如其来的打击和毫不留情的批注刺激的心跳加速、大汗淋漓,“李老师将我的画说的一文不值,现在我还记忆犹新,因为当时是冬天,听着李老师的批评,我发现自己作品中有太多的不足之处。感慨羞愧之余,冷汗不住地往外冒,衣服都湿透了。”
经过此事,庄朝华有了拨开云雾般豁然开朗的感觉,摒弃了以往自己作画的所有习惯,像是要将自己做一个彻底的颠覆似的。事实也是如此,他就是要将自己彻彻底底的颠覆。一个星期后,当庄朝华做足心理准备,再一次将作品带去让李有钧指导的时候,心里得到了些许安慰。进步神速的他,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至今,庄朝华仍然保存着当时被李有钧批注了大量纠正符号的作品。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只有自己努力的画,不断的开阔眼界,才能达到理想的境界。
对话庄朝华
《骄子》:在秦岚老师对您说“为什么不画画”后,毫无绘画经验的您是如何在这条陌生的道路上行走的呢?
庄朝华:秦岚老师告诉我要怎样把书法、篆刻融进绘画里面。其实,在很早的时候,我就明白了,不管是近代的齐白石、徐悲鸿,还是古代的书画大家,他们的书法、篆刻和绘画的笔墨是高度统一的,一看就知道是谁的作品,这种高度能达到仅看一根线条就知道是谁的。如果是书画功底不成熟的人,他的书法是书法,绘画是绘画,尽管他的书法和绘画均有很高的造诣,但将两者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却没有能力去把握好。很久以前我买了一套中央美院的山水画教程,一共三本,用来临摹学习。很多人看了我的作品之后都觉得我是去中央美院进修了的,其实不然。我的画主要学的是古人和拜访名家,可以说我的老师就是古人,古人的书画被我学习、临摹了无数遍。
《骄子》:您现在有没有很想去拜访的画家呢?哪位画家是您最想拜他为师的呢?
庄朝华:夏应良老师,是一个隐居在夹江的高人,我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去拜访他。他的名气是写书法写出来的,但是他画的画也是很不得了的。一些外地的书法家和画家到成都来玩的时候,成都的书画界朋友就会说带他们去见一位隐居的高人,这位高人就是夏应良。他住在夹江郊外的一个小院子,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每天就是写字画画。
如果有合适的机会,能遇上合适的人,我一定会拜他为师,这个人不一定是画家或者书法家。
《骄子》:在您的作品中,看不见浓妆艳抹,这是您故意为之的吗?
庄朝华:我不是很喜欢色彩,“颜色多时本色休”是我经常爱提的一句话。浓艳的色彩会掩盖住作品本身的颜色和所想表达的意境。这个“休”,也是“本色丢”的意思。正如作品《山林野趣用心读》里面表达的——用心。很多次和家人一起出去游玩之后,问他们有什么收获,他们的答案只有累,其他的什么也没有。实际上,他们就是没有用心去感受,其实一路上的风景十分美好。什么事情,你都要用心,一旦用心之后你才会发现很多乐趣。作画也跟游玩一样,与其走马观花,囫囵吞枣,不如选定一个目标慢嚼细咽。我不喜欢在作品中过多的赋予色彩,也是这个道理,色彩太多反而显得累赘,如果只有单一的黑白两种颜色,反而更能进入意境。
《骄子》:您是一位对惬意生活十分向往的,能具体的描述一下您理想中的生活状态吗?最近您有没有计划要去哪个地方写生呢?
庄朝华:其实,我所向往的生活状态,已经被我描绘进了作品当中。《心羡手追图》是最能代表我内心所想的其中一幅作品,因为心之所想,心有所挂,心有所羡,既然不能在生活中成为现实,那就用我的双手来进行描绘,用双手去追寻。隐居在崇山的一处,在低吟的虫鸣中进入梦乡,在清脆的鸟鸣中醒来。没有世俗的干扰,将自己的爱好作为点染闲适生活的调色剂,这种闲云野鹤般的生活就是我最向往的幸福生活。
外出写生的话,首先要到彭山去。近期还跟王老师约好一起到太行山去写生,画山水画的人没有到过太行山是比较遗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