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广告是绝对隐私的“孔雀”一番

(2006-07-16 00:00:08)
     
      广告,当然有其客观、普遍、较为认可的科学定义。然而,面对纷繁而斑斓的世界,琳琅满目的产品随着琳琅满目的广告,一同热热闹闹,一同灰飞烟灭……
       广而告之什么?广告的生命在哪?其实,广告就是“绝对隐私”的展现,是绝对隐私的“孔雀”一番。
      2005年我国广告营业总额1416.3亿元,按照150万广告从业人员计算,人均不到十万元的广告经营额,够可怜的吧。然而,有关资料表明有一半数以上的企业对其广告投放结果表示不满,按企业广告投入产出比来讲半数以上认为无效,这与广告队伍自身素质良莠不齐有关,如何提高广告的命中率?必须从其广告主体的“隐私”着手。否则,年均14.77%增速的中国广告业这块蛋糕被外人吃了。
      一切广告表现的主体和制作的主体均是“人为”的主体。广告人常挂在嘴边的“产品会说话”,讲的就是人为的产品和人性化的产品,既然人性贯穿其中,那么与其相随的“隐私”绝对灵动着此产品非彼产品,只不过此灵动的“家伙”深藏在该产品“内核”,难以发现罢了。
      广告创意的过程就像考古发掘一样,精刨细研,灵感牵引,同时,像侦探一样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对其“立项、研发、生产、工艺、管理、服务、决策……”等各个环节上的“隐私”通通加以清理,提炼出该产品的“绝对隐私”,然后,“孔雀”一番。
      在转型社会多元消费文化中,“孔雀”一词早已被接纳为大众词汇。广告呈现就像孔雀,但不是开屏,开屏有什么意思呢?动物园人多,可孔雀也多,开不开屏无形中“南郭”一把;蹊径独秀,好像无人喝彩,还真成了孔雀。
      美国策划大师乔治·路易斯说过:“趋势就是死亡”。
      对了,最近中央电视台播放了这么一则趣闻:有个老外养了一只孔雀,这只孔雀每年五月份左右会到附近加油站对着一台加油泵示爱,人们后来发现,这只发情的孔雀误将油泵加油时发出的声音,当成了异性的求爱信号。

     孔雀的这点小秘密因此冠冕堂皇地走向了全世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