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中国失去特色

(2012-07-03 17:39:40)
标签:

文化

http://s4/middle/49e3b9414c3e9d5da7713&690

   这是Judith Goleman教授第一次来中国。有学生问她对中国的初印象。她说,出乎意料的是,中国的一切并没有让她强烈地感到自己到了世界的另一头。

 

   这样的感受,很多在华的外国人都有。高楼、公路、洋车、零食、标牌还有许多其他的物件都是那么地符合国际标准。在没有飞檐、宝塔和神龛的提示下,外国人往往错觉自己还在西方的某个现代的城市。而这所反映的,实际上是全世界在硬件上的趋同。

 

    于是,有不少中国人为此哀叹,城市不再有城市的个性,中国不再有中国的特色。

 

    我未尝不是一个反感北京拆除古城墙的人,如果我生活在当年并有决定权,我无疑会竭力反对。但是在今天的中国是否有失特色的话题上,我不但没有许多人的悲观,反而充满的乐观。

 

    中国和西方趋同,或者和世界趋同,不过是外国人的对中国的“初印象”。在表面的趋同之下,中国颇有生机地保留着其固有的特色。在这个结论上,《当中国统治世界》的作者马丁·雅克是个明白人,他书中的不少篇幅都在揭示这个实质。

 

    在中国一座座和曼哈顿或新加坡风格几乎雷同的摩天大楼里所运载的,是中国人的气息、思维和为人处事。在中国的土地上,正是填充这一片片越来越现代,越来越国际化的空间里的中国文化让中国依旧包含特色。只要内在的文化不变,那些外在的再怎么改变,哪怕我们不再吃中餐,哪怕我们完全忘记了汉服的设计,也抹不去我们中国人的特质。是文化让我们与众不同。

 

    所以恐怕,如果中国真的有一天不再有特色,一定是当越来越多的人盲目地出国后便难辨东西,只懂得“大声”说话,不再懂得冷静倾听。这个道理,不知道我讲明白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