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居延海的诗文化

(2015-05-27 11:28:27)
标签:

文化

居延

分类: 五、学习·政治·正气

居延海的诗文化

 

魏文帝曹丕还曾赋诗赞美黑河曰:“弱水潺潺,落叶翩翩”。
在居延这片边境地区,不断上演着一幕幕抗击外族入侵的活剧。汉代时期的匈奴走了,到唐代又换成了突厥,他们的力量一点也不弱于匈奴,因此居延地区的古城在唐代仍然是非常重要的边防重镇。当时的文人墨客都以能够到边境上走一走为荣,从而在中国古代诗歌全盛时期出现了大量以边塞为题材的诗词。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李白
一、诗仙李白
李白没有到过居延,但是他有很多诗都与居延有关。
李白自称是汉将“李广”之后,其诗中有:“本家陇西人,先为汉边将;功略盖天地,名飞青云上。苦战竟不侯,当年颇惆怅。”
李白在他众多的边塞诗中有几首最为脍炙人口:
塞下曲一首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诗中所指的天山,其实并不是如今新疆境内的天山山脉,而是指祁连山脉,绵延横亘于甘肃、青海两省之间的广大区域。匈奴语称天祁连,祁连山就是横贯居延地区的黑水河源头,从李白的诗中,我们还能看到当年戍边将士餐风茹雪,伫立于茫茫戈壁中的形象。
李白还有一些诗也是和他的祖上李广以及居延边塞有关的:
千里思
李陵没胡沙,苏武还汉家。迢迢五原关,朔雪乱边花。
一去隔绝国,思归但长嗟。鸿雁向西北,因书报天涯。
从军行
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笛奏梅花曲,刀开明月环。
鼓声鸣海上,兵气拥云间。愿斩单于首,长驱静铁关。
苏武
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
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
东还沙塞远,北怆河梁别。泣把李陵衣,相看泪成血。
诗圣杜甫
居延地区由于边塞的烽火而如此的有名,以至于所有唐代的诗人几乎都会留有关于边塞的佳句,大诗人杜甫自然也不例外。
后出塞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昌龄出塞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
边塞诗人
王维也许是唐代大诗人中唯一到过居延,并在居延呆过一段时间的人。他关于居延的那首诗,不仅妇孺皆知,而且使居延这个地方流芳百世。因此有必要多说几句。
王维(701—761),字摩诘。先世为太原祁(今山西省祁县)人,少有才名,开元九年中进士,调太乐丞,以罪谪济州司仓。曾在淇上、嵩山一带隐居。张九龄执政,开元二十三年擢其为右拾遗,后为监察御史,左补阙,奉使出塞,在凉州河西节度使幕兼判宫。累官至给事中。天宝年间先后在终南山和车辋川隐居。
王维的诗极为入画,他的诗词可以具象到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又可以意象为天地洪荒。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这首诗写的是王维本人的赴边经历。开元二十五年春,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大破吐蕃,同年唐玄宗令王维官监察御史出使边塞慰问官兵,视察军情。
在远远的大漠之中,烽烟直上,仿佛天地之间的柱子,黑河之水,滔滔而去。大河上一轮落日,万里无云。
王维诗中的“孤烟”一般认为是烽烟,但也有人认为是“烟沙”,即大漠上的龙卷风。
王维这首诗的主题是描写当时西域领土的广大。过了居延,已经出了汉代的边塞,可是却还是大唐的领土。再向前走,到了萧关,才知都护的驻扎地还很远呢。这样看来,唐代的边塞比汉代向西扩张了几千里。
由于王维的这首诗太出名了,因此诗中涉及到的一个人物也跟着显名后世。这个人就是河西节度使崔希逸。
他是唐代西部边关的统领,也就是边防部队的总司令,但是关于他的记载,在史书中只有寥寥几句。
崔希逸派使者和吐蕃首领说:“我们是一家人,边境上不用派兵守卫了”。吐蕃首领也相信了他的话,正在这个时候,吐蕃出兵攻打他的邻居勃律,于是勃律就派人到唐王朝告急,希望吐蕃不要再攻击他,吐蕃根本不听唐王停止攻击的命令,这一举动使唐王非常愤怒。这时,崔希逸的部下孙诲到朝廷汇报工作,他趁机对皇上说:“现在吐蕃的边境上没有守备,如果现在去攻打他,一定能大获全胜。”孙诲讲完这些话之后,又假借朝廷的圣旨,要求崔希逸出兵攻打吐蕃,崔希逸接到朝廷圣旨,没有办法,只好发兵,向吐蕃进攻,由于吐蕃边境没有设防,唐军深入吐蕃境内两千多里,大败吐蕃。此时的唐朝皇上不仅没有怪罪假传圣旨的孙诲,反而对他给予了重重奖赏。
这是一段出尔反尔的故事,崔希逸虽然是出于无奈,但是他的这一行动,却使他背上了背信弃义的名声。
王维出使燕然,就是去慰问获得胜利的崔希逸,要不是王维做了那样的一首诗,崔希逸以及他的故事肯定早已经随着荒废的古城一起深深埋葬在大漠之中了。
观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塞上作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莫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老将行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取胡马骑。
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暴傍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茫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
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愿得燕弓射大将,耻令越甲鸣吾君。
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立功勋。
诗人杨凝
杨凝在唐代并不是很出名的诗人,但是个政府官员,所以全唐诗里也有他的位置。在他的诗里多次提到居延,从诗中可以看出,他对居延还是很了解的。
杨凝,字懋功,唐代弘农(今河南灵宝县北)人。大历进士,累官司封员外郎,诧州刺史,官终兵部郎中,相当于国防部的一个局长。
从军行
都尉出居延,强兵集五千。还将张博望,直救范祁连。
汉卒悲箫鼓,胡姬湿采旃。如今意气尽,流泪挹流泉。
送客往鄜州
新参将相事营平,锦带騂弓结束轻。
晓上关城吟画角,暗驰羌马发支兵。
回中地近风常急,鄜畤年多草自生。
近喜扶阳系戎相,从来卫霍笑长缨

送客往夏州
怜君此去过居延,古塞黄云共渺然。
沙阔独行寻马迹,路迷遥指戍楼烟。
夜投孤店愁吹笛,朝望行尘避控弦。
闻有故交今从骑,何须著论更言钱。
唐僧师徒
说到唐朝,还有四个人应该算在内,那就是唐僧师徒四人,按照《西游记》的描写,故事发生在唐朝,而且他们又到西域去取经。他们经过居延也是很可能的,因为只能沿着有人烟的地方行走,才能保证师徒四人的供给不致中断,当时由唐朝向西去的道路最为畅通的就是从长安到居延,据说当时在居延用烽烟传递消息,不出一天的时间,就会到达长安。
在居延古城中,有一个叫黑城的地方,这里发现了大量的西夏文书,说明西夏时期对这个地方的统治非常牢固。
成吉思汗发兵西夏,饮马黑河,鞭指居延,无往而不胜的蒙古大军却在这里遭到了严重的阻击,讨伐西夏久攻不下,遇到了顽强的抵抗。最后竟因积劳成疾,以致在归途中病发身亡。
马可波罗,这位“国际主义”的战士,也是随着西域王国向中国进贡的驼队来到中国的。
据说,在元朝时,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也曾到过居延海。
从蒙古大漠中走来,突然看到一片蓝天碧水、芳草茵茵的所在,会是多么的令人惊喜啊!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就有一段他到达居延海后的描述。
到了明朝,居延地区对中原的影响日益减少,居延的古城大部分都是在这个期间消失的,最为著名的就是明朝将军冯胜对黑城首将哈日巴特尔的战斗
冯胜遇到了守城将士的顽强抵抗,最后他采用了阻断黑河流水,黑城军民失去了水源供给,军心大乱,黑城不攻自破。
东归英雄
曾经担任过成吉思汗护卫军的土尔扈特人是居延地区至今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元朝灭亡后,这个部落曾迁徙到伏尔加河流域,清朝乾隆时期,16万人土尔扈特人开始克服重重阻挡,不远千里回归故土。进入额济纳河流域,在居延绿洲定居至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