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师梅雪的双重生活——梅雪老师访谈

(2008-12-18 10:12:35)
标签:

新东方

大学生

名人专访

杂谈

分类: 【C】【名篇名人】

教师梅雪的双重生活——梅雪老师访谈

   

    波兰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拍过一部著名的电影,叫做《薇罗尼卡的双重生活》,新东方的美女教师梅雪也有她自己的双重生活——不只因为她的名字里两个字分别代表两种“花”,不只因为她既是北京舞蹈学院的舞蹈学硕士又是新东方的资深英语教师,不只是因为她的个性既能温柔如水又能热情似火,不只是因为她总能让学生不论男女一律如痴如醉……
    你可不能拿梅雪当一般人。就因为她既是公认的新东方美女,又具有综合以上所有特点汇聚而成的独特魅力。
    这种魅力是有层次的——看到她的照片,你会觉得她端庄秀丽是典型的知性美人;听她讲课,你会看到一个活跃万分、朝气蓬勃还稍有搞怪气质和男孩儿般爽朗的阳光美女;而如果你再看到她在舞台上翩翩起舞的身影,你的结论八成会是:坏了,这姑娘属于百变金刚型的,简直是成了精了……
    曾经有一个东北朋友描述梅雪,连说了十来个“那啥”:哎呀,梅雪那简直是太那啥了,一上台就先来一那啥,后来就越来越那啥,当时我就觉得挺那啥的……
    不赖这位朋友语言贫乏,梅雪这样的人,语言是描述不清楚的,文字是书写不彻底的,你只有亲自见上她一见,听听她在课堂上下以她一贯的优美姿态挥洒自如,才能大概明白一些端倪。
    说了大半天,可是,您猜怎么着?梅雪却说,她当年还真就只是个一般人……

    梅花香自苦寒来
    梅雪出生在内蒙古,尽管她的外婆是俄罗斯人,父亲是研究西方文学的知识分子,可这样的家庭却并没给她带来早于常人的外语教育。尽管她从6岁就开始学习舞蹈,还曾经学习过小提琴等乐器,可最早开始接触到英语却是在初中一年级的课堂上,而且,按她自己的说法,真正开始认真地学起英语来要算是初中二年级时。因为初中二年级时,她的父亲专门为她找到了一位外语大家,对她进行单独辅导,采用的教材是《新概念英语》,直到现在梅雪还能惟妙惟肖地模仿出那位老师一个词一个词地按照标准的英式发音为她纠正读音的样子——“Excuse me, is this your umbrella?”
    那一段时间的学习带给梅雪的最大收获是良好的语感和出色的英语发音,这两点在梅雪后来的英语学习之路上受益无穷。不过,当时的梅雪可确实不是一个英语成绩很突出的孩子,甚至因为喜欢上《新概念英语》而对课堂上的英语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自己也懒的在英语学习上下工夫,导致英语成绩常常只是在及格不及格之间徘徊。尤其是在高中一年级时,学习成绩快速下滑,这导致她更加无心学习,反倒对舞蹈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正好在这个时候,二炮文工团来地方招演员,一位老师建议她去试一下。从小就在艺术团练舞、读小学时就在妈妈的指导下跳《采蘑菇的小姑娘》之类的儿童舞蹈,并且曾受一位内蒙古歌舞团的专业指导精心点拨的梅雪动了去当舞蹈演员的心思。
    进文工团的面试是跟着伴奏音乐即兴发挥的舞蹈,比如《血染的风采》、《红梅赞》等。参加选拔的大多数都是舞蹈专业的学生,可梅雪竟然拿到了唯一一个作为舞蹈演员进入二炮文工团的机会。她还记得当时是一位穿军大衣的女教练挑中了她。
    可惜,她的舞蹈之路也和英语之路一样坎坷,没过多久,文工团的领导因为梅雪的个子与军队要求的不符,示意她回家,一个星期之后,梅雪满腹委屈地踏上了回家的路。可她不想面对满怀期望的母亲和对她从事舞蹈本来就不满的父亲。她给教跳舞的老师打了一个电话,从老师那里得知山西煤矿文工团正在招人,她背着家里直接去参加面试了,这回的面试很顺利,一去还就成了。梅雪换了个地方,又当上了舞蹈演员。
    做舞蹈演员的日子相对清闲,别的女演员大都忙着谈恋爱,16岁的梅雪却提不起兴趣来,闲下来的时间就用来练功、学习各种各样的东西,比如学学打爵士鼓之类。偶尔,她也会拿出当年的英语教材看上几眼,或者自己背几个单词,但都是浅尝辄止。当时的梅雪万万想不到,自己有一天会以英文老师的身份站在讲台上,为成千上万的人解答英语问题,指引英语学习之路。
    做舞蹈演员的一年多时间里,她从普通演员变成了团里的台柱子,在当地也算是风光一时,可春节回家时,一向严厉的父亲对她说:“梅雪,你必须重新上学。” 一开始她当然想不通,可经过痛苦的抉择,她还是决定听从家长的建议,去上大学,读书。于是,在补习了一年多的高中课程之后,她考上了内蒙古大学的外语系。
    进入大学后,第一节语言课,老师全部用英文,梅雪傻眼了。单词一个都听不懂,更别说句子,甚至到了下课时,老师说“Class is over”,她都没有任何反应,最后还是旁边的同学踢了她一脚说:下课了,你听得懂吗?这句话刺激了梅雪,历来越挫越勇,喜欢迎难而上的她决定:从第二天起,不去上课了——因为去了也听不懂。她得先把自己的水平提高到能跟上课程的水平。
    于是,她每天在学校的语音室自习6个小时,听磁带、模仿、跟读;每天早上五点钟之前就起床,开始学英语、背单词;顾不得按时吃饭,自己发明了用白水泡大豆的吃法,结果连吃几个星期后,因为缺盐而导致满脸浮肿;她深夜趴在宿舍床上点着蜡烛学习,不小心烧着了头发眉毛,惹得下铺的同学把洗脚水泼得她满头满脸……这种类似于疯魔的“自虐式”勤奋学习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成果:差不多半年之后,她已经完全追上,甚至超过了当时同学们的英语水平。她没有回到原来的课堂,而直接去到更高年级的课堂里交叉听课了。
    英语水平的突飞猛进为她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大学二年级时,当学校要在所有学生中挑选部分学生去哈佛大学参加交换项目时,梅雪的外教向学校推荐了她。几个月后,她踏上了奔赴哈佛的路程。
    在哈佛的一年游学生涯使梅雪的英语水准再次进阶。最终,她以语感发音扎根,以勤奋刻苦培育,以真实语境灌溉,以花为名的梅雪用自己的心血滋养出了一朵英语之花。今天,这株美丽的英语之花正在新东方的课堂上激情绽放……

    丑小鸭变白天鹅
    梅雪常说,自己是一个“越挫越勇”的人,通过以上关于她英语学习之路的描述我们大致可以看出,这还真不是假话。而且,还能看出的是:梅雪的“越挫越勇”,以及她的勤奋、智慧,并不只表现在英语学习上。
    比如:上过梅雪英语课的学生大都知道她凭借着自己临时剪裁的一件另类服装,几个临时编排出来的蹩脚动作唬住专业舞蹈考官,顺利考上北京舞蹈学院舞蹈学研究生的故事;以全年级倒数第三的排名进入舞蹈学院,但是以全年级第一的成绩顺利毕业的事迹;应聘新东方教师,只用一句“我愿意为新东方添光加彩”当作自己简历的壮举……这些事情无一不能折射出梅雪永不服输的劲头和永不甘居人后的勇气,是她以自己的这些优秀品质和人生智慧不断朝着自己的理想来塑造自己、改变自己、调整自己,直至把一个学习成绩平平,舞蹈基础一般的昔日内蒙姑娘,变成了如今光彩夺目的新东方名师……
    梅雪是一个充满灵性的有心人,也是一个不怕辛苦的用心人。作为一名英语教师的她就更是如此。
    她不断反思外语教学的模式和方法,用最大努力探究所教课程的每一个细节,用她的话说:“我们所做的就是投入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去认真研究这些语言知识,再把自己的所有收获与同学们分享,我们不是靠别的征服学生,而是靠自己的真诚和努力换来学生的信任与尊重。”
    她不停地穿梭于英语和舞蹈之间,也不断地把两者加以沟通对比,触类旁通,希望能互为补充——舞蹈和语言都属于艺术,它们之间有共通之处,语言有语感,舞蹈有舞感,肢体语言和口头语言本来就是相通的,是形影相随的。通过舞蹈可以解释一些语言问题的本质,通过学习语言也会对舞蹈有很大帮助……
    她一直用自己的智慧不断总结授课解惑之道——一个老师如果讲得越难越好而不是答疑解惑,那就不是老师,而是巫师。一个好老师应该把一个观点很明白地告诉学生,这才是首当其冲的任务。
    她对自己授课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精心设计,力求完美——头发的长短,服装的风格,举手投足,甚至眼神表情,都在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和课堂的氛围,她有意在课堂上表现出更多的男孩气,因为过于阴柔会导致女同学的反感,稍带男孩气才会取得一个微妙的平衡……
    梅雪是成功的,学生在课后为她打出的高分就是对她的承认和表扬,在街上、在商店里、在旅游景点,当她被自己教过的学生认出来,恭恭敬敬地喊上一声“梅老师”时,她的心中总是充满自豪与幸福。
   

    如今的梅雪依然不知疲倦,她在更多的领域间奔波劳碌着——课堂、舞台,甚至还开始在影视剧中扮演角色;
    如今的梅雪依然保留着满腔的真性情——她会在聊到高兴时手舞足蹈,或者在听到有趣的事情时开怀大笑,在外婆去世时满怀深情地写下令人动容的怀念文字;
    如今的梅雪依然抱有新的舞蹈梦想——她仍惦记着自己心中的那一部自己编导的完美舞蹈,期盼着能把它付诸实践;
    更重要的是,如今的梅雪依然对生活充满激情——尤其是每次当她听到一句在别人看来或许只是表面文章的口号,都仍然难以抑制自己心底不由自主的澎湃。
    那是新东方的信条,但对照梅雪的故事,你不难发现,那其实在更早的时候就已是梅雪的信条——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
    梅花,雪花。
    她是梅与雪的双生花,她的双重生活也必将在英语和舞蹈中、激情与婉约中、豪迈与温柔中、绝望与失望中、辛劳与幸福中,旁若无人地绽放美丽,延续传奇……


本文摘自《大学生•中国校园》(2008年5月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