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啊,千万别太把自己当回事,不管你取得过多么高的“成就”!你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登峰造极了,也不是目空一切的理由。
很喜欢听马先生讲课,学识渊博,口吐莲花,听来确是如沐春风。但是,近日看了先生两篇关于奥运开幕式的文章,觉得很不舒服。
第一篇,先生指出中国印“京”字实为篆书的“文”字,考据上站得住,艺术上不通。那枚徽章的设计,首先是个舞动的人形,其次是看起来“象”个“京”字,这就够了。有谁说过这就是“篆书”的“京”吗?
第二篇,先生指出“画轴”当从右向左打开,而不是从中间向两边打开,同样是事实如此,艺术上不可行。整个画轴在场地中央,从一方打开,必然是从场地右侧开始,画面上好看吗?
奥运会开幕式,首先是个大众娱乐的艺术活动,不是考古发掘、文物鉴定。
据先生称,接下来还有几篇。依照此理,大体上也可以猜测了:缶不是那样的,也不是那样敲的,那是敲鼓;“活字”也不是那样的,“口号”更不是那样喊的。
奥运开幕式展示了中国文化,但它首先是一种艺术的展示,否则,直接把文物摆进去就得了。先生以自己广博的学识,估计能挑出来的毛病远不只这几个。比如太极拳啦,戏服啦......我相信毛病也不会少。但是,有意思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