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股市的股灾和崩盘,是我们的日常生活。
大起大落,表面上是不成熟,实际上是内在的机理决定的。中国股市的投资者,由于股市机制的原因,必须靠价差来取得利润,来讨生活。因此上,大起大落,就跟生意的买进卖出一样,是一种获利方式,这本是我们都知道的。
按理说,这种方式,运用在题材、垃圾股上是最合适的,也是唯一的,但为什么在有价值的股票身上,也是同样的状态,甚至尤甚?
这是因为,即使那些有价值的股票(有多少?哪一只的问题见人见智),在大起中所实现的巨大价差利润,是那些企业要经营多少年才能出来的。面对这样的暴利,即使基金这样标榜价值投资的机构,也不能不兑现。可以说,成熟股市少大落,首先是因为它们少“大起”。
即使有价值的企业,每年增长20%、30%也就是很不错的稳定增长了,但是一年翻倍甚至几倍,那得多长时间的经营才能贡献出来?更何况,未来还充满着那么多变数。
理解了这个问题,对中国股市的认识也就更平和一些了。已经“兑现”了,就必须砸出空间来,才能实现下一次的买入,开始另一个循环。
既然大起大落是作为获利方式存在的,这就跟成熟与否没有太大关系了。大起了,就一定要兑现利润,把纸面的财富变成真实的,这就造就了大落。对题材、垃圾股来说,这是必然。对有价值的股票来说,超过了业绩增长的部分,也是同样。
明白了这个道理,心态自然就平和多了。用不着诅咒中国股市的大落,因为它同样贡献着大起。
加载中,请稍候......